
5月20日,藝術南京藝術品博覽會于南京市江寧區愛丁堡飯店開幕。這是繼5月初“藝術北京”之后,國內藝術界又一大盛事。本屆藝術南京以酒店展覽為形式,提出“讓藝術融入生活,讓消費產生價值”的口號,旨在構建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那么,構建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前景如何?這種理念從構建到實施,到成為藝術市場常態,究竟還有多遠的距離?
本次藝術南京成交案例中,有幾則最具代表性。筆者就此訪問了買家、機構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普通買家: 購買自己喜歡的作品
酒店式藝博會對于觀眾來說并不新鮮,在日本,中國上海、臺北、香港等地都有成功舉辦的先例,其中臺北的酒店式藝博會已連續舉辦四屆,但是在南京卻是首屆,并且以“構建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為理念的藝博會并不多見。本屆藝術南京致力于打造人人都買得起的藝博會,現場展品5000幅,包括從價值千萬的大師藝術巨作到千元上下的新銳藝術家作品。一些藝術品價格確實親民,畫的水平也不錯。正在觀展的李先生表示,自己已經看中位于12樓的“自· 然”100lake展廳里的一組水墨花鳥,每幅價位均在2000元以內,“這一系列正好是我喜歡的色調和風格,并且價格也能承受,我們的房子明年交付,這些畫我打算掛在書房,既保值,又提升品位?!?br/>
另一位潘女士在11樓“藝+家”展廳選了幾幅作品,她告訴筆者,其中一幅以“雪”為主題的油畫,是打算送給先生的驚喜,因為“雪”是潘女士先生的名字;另一幅《貓》,是因潘女士覺得那幅作品和自己挺像?!拔冶旧硪彩菍W藝術的,我覺得這些作品畫得很不錯,也具有特殊含義。比如這幅《記憶雪鄉》,畫的是雪景,但是畫面看上去非常溫暖,給人一種"家"的感覺。另外這幅貓,用傳統水墨表現出折耳貓的萌萌的感覺,這點很不容易。這幅畫我打算送給我未來的寶寶?!迸伺空f,“這幾幅作品總價才小幾千,并且皆是我的心頭好?!?br/>
“藝+家”展廳負責人、藝+家機構總經理宋剛先生告訴筆者,從21日藝術南京開幕以來,客戶大多都是出于喜歡而購買?!霸跉W美、日韓甚至中國臺灣等地,購買藝術品是日常文化、日常消費。而目前正在慢慢回歸理性,我覺得藝術、包括文學創作等原本就應是為生活服務的。親近藝術、體驗藝術,藝術應與人相得益彰,這是一種自然、理性的回歸?!?br/>
筆者在一些展區看到,很多既有個性又實惠的畫作被標上了“小紅點”。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標上“小紅點”表示畫作已售出。
資深藏家:
關注有潛力的藝術家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購買藝術品的目的都和李先生和潘女士一樣,現場也有不少觀眾向工作人員打聽作者的詳細資料,在相互探討畫家的潛力。
對此專家表示,這類藏家關注名家,也關注年輕藝術家。因為近兩年包括明年藝術市場行情并不好,所以關注這些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的反而是更安全。
據藝術南京主辦方透露,到目前為止,各展廳成交額已突破3000萬。展覽開幕式當天以及21日、22日兩天,現場成交多以經典名作為主,其中一家機構“墻上藝術”現場展品,一面墻幾乎被一位買家全部買走。原來這批作品來源于歐洲的一家畫廊,畫廊經營者的父輩在前蘇聯解體之際走訪了數位大畫家,將其家中作品全數購入,連手稿都沒有落下。這些畫家來頭都不小,如對中國油畫造成極大影響的特卡喬夫兄弟等。由此可見,有經驗的藏家,他們首先關注的是作品的商業空間。而具有商業空間的作品,往往是經典畫作,和具有強烈的個人面貌,在創作技巧上、思想內涵上有突破,領先于同時代人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藝術南京總策劃、百家湖國際文投總裁黃炳良先生告訴筆者:“展覽第四天,總成交量已達4377.14萬元,日均成交量過千萬,答卷不錯。統計中我們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從成交結構上來看,成交總額的70%左右來自名家名作,而從成交數量來看,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占了總成交量的70%。前者買主多是專業藏家,而那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因其價格優勢,成交作品數量大大超出了經典名作。據了解,購買這些小額單件作品的買家,有不少人是首次購買藝術品,他們購買有的純粹出于喜愛,有的是作為家居裝飾品,由此可見藝術品正漸漸走進普通人家的生活,這也是我們舉辦藝術南京的真正目的——讓藝術融入生活,讓消費產生價值?!?br/>
專家觀點:
大眾藝術品消費是必然趨勢
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秘書長陳志強:現在中國藝術品賣得比國外要貴,真正的私人藏家,除了收藏,還對藝術品進行研究,進行學術性的挖掘。除此,他們還舉辦一些個人展覽。他們追求“收藏境界”,一般所購買的藝術品都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此前一般的收藏愛好者購買藝術品,多出于喜歡,所以心情常隨市場行情而波動。而真正藝術上的大眾藝術品消費,應是針對所有具有購買力的、對藝術品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普通人,他們就像李先生一樣,有需求,有購買力,而不是更多去關心作者是否名家、作品能否升值。構建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藝術品走入尋常百姓家,這種消費理念最終會成為趨勢。而民營企業辦展的優勢在于機制活、思路新,決策能力得到體現,可以更多考慮市場因素,利于促進構建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我相信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的形成為期不遠。
著名藝術評論家紀太年先生:中國目前是發展中國家,目前藝術品消費還屬于比較弱的階段,藝術消費的觀念、理念沒有深入人心,許多消費者情愿家中掛印刷品、工藝品,都不會花錢買一些原創作品,這跟人文的缺乏是有一定關系的。按照西方的觀念,藝術品消費在家庭資產配置里面約占5%,中國的實際情況遠遠達不到。百家湖文化投資集團這次提出大眾藝術品消費的理念,讓老百姓(603883,股吧)買得起畫,是一場藝術消費的布道和傳播,對將來拉動藝術品消費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對于一個民營企業來說非常難能可貴。藝術品消費的普及推廣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如同炒豆子,炒熟的豆子很香,然而炒豆子的過程很辛苦,不僅僅是藝術品相關的行業,還需要社會、機構以及大眾轉變觀念,共同把藝術品消費理念提高到一個層次。過程也許很艱辛,但是形成合理的藝術品消費觀念,提高全民藝術文化素養,這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大勢所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