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畫師兄弟7000萬元建唐卡私人博物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5-19]
熱貢,藏語意為“金色谷地”,是指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府同仁縣域。熱貢是中國著名的藏文化之鄉,尤以唐卡知名。49歲的扎西尖措如今是熱貢一流的唐卡畫師,經過多年努力,他和弟弟曲智在家鄉建起了一座唐卡私人博物館。
在同仁縣城隆務鎮以東不到十公里的吾屯下村,一圈高大的院墻合圍著一座具有濃郁藏式特色的三層小樓。這就是扎西兄弟投入7000多萬元建造的唐卡博物館。
水晶吊燈、方格地毯、紅木沙發分列大廳兩側,中堂供列十世班禪大師畫像。站在大廳中央仰望,目光可隨天井直達雕梁畫棟的拱頂。在燈光映射下,柱梁木雕和墻體的金色涂層恍若一體,一個金碧輝煌的唐卡世界盡收眼底。
扎西尖措不善言辭,弟弟曲智承擔起了講解:“我們是唐卡世家,我和哥哥是家族第九代唐卡畫師。是唐卡讓我們為人所知,也為我們創造了富裕生活。建這座唐卡博物館是我們多年的心愿,我們想通過它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唐卡的美”。
唐卡,是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文化特有的繪畫藝術。曲智告訴記者,經過多年修習,他和哥哥成為國家認定的“青海省一級民間工藝師”,是非物資文化遺產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先后參與了青海塔爾寺、山西五臺山塔院寺等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唐卡作品銷往日本、法國、印度等多個國家。
“我們的唐卡博物館有三層,現在收藏了1000多幅唐卡精品。除了我和哥哥的代表作品外,其余都是這些年我們陸續收藏的?!鼻钦f。
在二層精品唐卡陳列室,曲智拿出了三幅鎮館唐卡。他告訴記者,這三幅唐卡全部來自家傳,最久的一幅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均是目前比較罕見、保存比較完整、繪制水平精湛的彩唐。其中,繪畫技藝水平最高的一幅創作于170年前。
記者在這幅題為《大日如來壇城》唐卡上看到,高1尺5、寬1尺2的畫幅中繪有43尊佛像,其中最大的有3寸見方,最小的不到半個指甲蓋大。整幅唐卡構圖規整,畫工精細,最小的佛像經放大鏡觀看仍生動入微。
博物館中還整齊擺放著扎西兄弟從青海、西藏、甘肅等藏區收集來的藏文經書。這些經書紙張全部由藏式傳統工藝制作,經文大多用金粉書寫,內容以《大藏經》等佛教典籍為主。
為了讓觀眾詳細了解唐卡繪制流程,扎西兄弟還在博物館開辟了一個專門展室,陳列了制作唐卡的礦石原料和加工工具。在這個展室,記者看到6個2尺多高、口徑超過1尺5的大理石石臼,石臼里分別裝有不同的礦石顏料,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嘗試研磨工藝。
“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青金石、綠松石、雌黃、珊瑚等唐卡制作的傳統礦石顏料。這些年,唐卡繪制工藝不斷發展,我們還從德國專門購進了叫‘巴黎綠’的礦石原料,這在國內還不多見?!鼻钦f。
曲智告訴記者,他們的私人唐卡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2010年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觀眾3萬多人。
記者從同仁縣文體廣電旅游局了解到,由于扎西兄弟在熱貢文化傳承上的作為,按照國家民族文化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政策,他們每年可以拿到數十萬的扶持資金,用于唐卡技藝傳承和博物館的維護。如今在熱貢地區,大大小小的唐卡博物館有幾十家,其中投資在千萬元以上的有十家左右,扎西兄弟的唐卡博物館是其中的代表。
“這樣的民族文化私人博物館,既能宣傳推廣民族文化,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同時也有助于民族文化遺存的收集與保護,是多贏?!蓖士h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娘毛才讓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