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普查可移動文物 總數居全國前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5-10]
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于立霄)北京市文物局9日通報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報的普查可移動文物638萬件/套,占全國18.93%,其中珍貴文物43.9萬件/套,占全國22.76%。北京的可移動文物普查總數與珍貴文物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據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哈駿介紹,北京于2013年2月啟動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對全市15463家國有單位進行調查,確認有可移動文物的收藏單位共339家。
在此次文物普查中,北京不僅新發現208家國有單位收藏可移動文物,還新發現了許多十分重要的文物,包括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藥材和昆蟲、34件宋代《蘭亭序》拓本、1962年被我國自主研發的HQ-1導彈首次擊落的美國U-2偵察機殘件等珍貴文物。
普查中還新發現了北京故宮珍藏的殷墟甲骨22463件、光緒皇帝大婚時特制的瓷器20萬件。此次在北京故宮新發現的殷墟甲骨數量罕見,使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僅次于國家圖書館和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之外的世界第三大甲骨文物收藏機構。
哈駿透露,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從沒做過可移動文物普查,全市國有可移動文物數量及保管一直處于底數不清的狀態。此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摸清了北京地區可移動文物的收藏保管狀況,通過建立文物登錄備案機制,健全文物保護體系,擴大文物保護范圍。
哈駿稱,通過此次普查,首次在北京市域范圍內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全面、準確的國有可移動文物數據檔案和大數據庫,健全了文物登錄備案機制和文物保護體系,“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也初見成效。
據介紹,今年10月31日前,北京將完成全部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數據采集與上報工作;11月25日前,將對平臺已完成的數據進行分析,完成相關報告和名錄。通過此次普查,北京將首次基本摸清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