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藝術創作假大空:北京一天幾十個展覽有啥意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4-24



    近期,浙江衛視娛樂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的一期節目在杭州博物館內拍攝引起廣泛質疑。一直以來,博物館在大眾心中都是安靜、崇高、靜謐的,一朝和備 受關注、鬧騰非常的娛樂節目聯系在一起,的確讓人一時轉不過彎來。難道是博物館太寂寞了不成?在筆者看來,在博物館里拍攝這類游戲類真人秀節目,的確有點 鬧騰,萬一不小心破壞了文物,那就不妙了。博物館要想吸引大眾關注,看來還得再想新招。

      全國文物工作會議的召開讓人們再次想起此前熱播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只有短短三集,修復師門技藝精湛、兢兢業業,有的人甚至為文物修復 貢獻了自己的一生,而他們也將自己的生命痕跡留在了文物中?!吨袊嗄陥蟆繁局堋氨c特稿”關注《故宮新匠》,跟蹤報道了“文物修復師”火了之后應屆畢業 生到故宮應聘的故事。感受故宮的文化魅力,與真正投身其中顯然還有很大差距。在這個凡事講速度、談效率、拼業績的時代,選擇,以及對自己選擇的事業的執 著,或許是引起人們內心波瀾的原因。

      如果說《我在故宮修文物》帶給人的是感動,第100屆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作品帶來的則是震撼。4月18日,2016年第100屆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在美 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布?!都~約時報》和路透社因歐洲難民危機的攝影報道共同獲得突發新聞攝影獎,《波士頓環球報》一組關于緬因州男孩遭受虐待后重拾生活勇氣 的圖片報道獲特寫攝影獎。這些新聞攝影作品因為對生命、對苦難直接而生動的表達刺痛人心,也使得作品有了動人心魄的力量。不少人都表示“看哭了”,如果你 只是看哭了,那遠遠不夠。這些作品之所以如此有力量,那是因為他們關注的是“人”本身,是對生命的叩問,對未來的向往。

      在碎片化文字、情緒化語言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今天,我們所關注的東西越來越瑣碎和無意義。除了人的生命本身、作為人的人格與尊嚴也被嚴重忽視,因此便有 了“順豐快遞員被掌摑”這樣令人憤怒的事情發生。私家車司機打的不僅是快遞小哥的臉,反映的也是整個社會的戾氣。而網友對私家車司機的網絡暴力行為,同樣 令人不寒而栗。人的尊嚴被踐踏、法律被漠視,這樣的社會怎不令人戰栗?類似的事件,在“斗爭”與“反轉”中,既是理性的缺失,也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藝術與這些社會現象并非無關,本來可以有所作為,卻一直處于自娛自樂的熱鬧之中。有媒體統計,在北京,一天至少有10個展覽開幕。但令人沮喪的是,鮮見可以打動人心的展覽和作品,因為有一些藝術家的出發點不再是對人性和社會的關注,而僅僅是市場。在今天,藝術可以有太多的形態,或架上,或裝置,或美,或丑,然而除去了形制的外殼,內里的思想與情感是否蒼白?如果有一件作品曾經感動過你,相信那一定是生命的力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