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提出“奇點定理”,證明當把廣義相對論應用于宇宙學時,就必然會出現“奇點”,不僅大尺度宇宙會出現“奇點”,而且一個恒星的引力塌縮的最終結局也是“奇點”。
我國的藝術品電商行業也不例外,我們同樣可以找到這個市場癥結的奇點,或者稱之為痛點。打蛇要打七寸就是這個道理,倘若找不到七寸就打下去,一不小心就有肯能給蛇反咬一口的。
一、行業奇點
我們不可否認,中國的藝術市場逐漸冒出一些苗頭,在一些“巨頭”的主宰下,已經逐步走向了一種藝術“資本主義”,他們嫻熟地利用手中的“資本”,操作著“高價拍品”、“天價藝術家”、以及造假古玩等,利用拍賣加媒體輿論炒作的方式,再以各種金融杠桿,實現“資本”的反轉騰挪。
我們認為,這些現象主要產生原因是幾十年來引進的藝術交易制度和我國藝術傳統文化之間的矛盾,任何一個新交易制度的產生到實行,都必須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磨合,西方交易制度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沉淀,而且是和伴隨著西方藝術文化的發展產生的,有一種天然的契合性。
而我國有著自己上千年的藝術傳統文化,一旦背離了傳統文化直接嫁接新的交易制度,兩者之間本性的碰撞和磨合需要很長時間,而且結果未定,這其中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要說的是交易制度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這些交易制度里的人有問題,毫不遵守藝術傳承的人不搞那些唯利是圖的事情才怪呢。
在掌握整個行業“奇點”的基礎上,我們要針對不同的藝術細分產業進行獨立分析,結合優勢資源進行準確定位,從過剩產能中找出市場的藍海點、突破點。
二、市場奇點
縱觀我國整個藝術市場產業體系,在這個交易鏈條上主要有四個環節,即創作、傳播、展示、收藏,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藝術市場參與者,經過幾十年的沉淀,每個市場環節中都會沉淀下來一些市場“大鱷”。
我國傳統藝術市場的交易生態系統,以畫廊、拍賣會、博覽會、藝術經紀作為藝術市場的四駕馬車驅動,幾十年中一直暢通無阻,打造出了一個以商業利益為先的封閉系統空間。
正因為他們有了極高的門檻,才導致極高的排他性,商業資本下的商業暴力讓很多藝術市場的“潛規則”都不再開放,就像所有的大美術館幾乎都被大畫廊、大收藏家所主宰。
他們用遠離公眾反商業化模式建立了一個藝術生態頂層圈子,他們壟斷了業界八成的資源、話語權和交易額,他們是二八法則中“榜樣力量”的最佳體現。
所以,創作、展示、收藏這三個環節需要很強的藝術專業知識,很難直接切入,但是傳播這個環節比較容易突破,隨著微博、微信、APP等互聯網產品的出現,原有報紙、雜志、電視等壟斷性較強的藝術傳播手段已經減弱,各種新傳播渠道是整個藝術互聯網產業的突破口。
三、電商奇點
如今藝術電商既然帶上了“藝術”二字,必然需要運營者對藝術行業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要知道,僅僅純藝術類作品,就包括繪畫、雕塑、裝置藝術、水彩素描、攝影、影像、織毯、版畫,還不包括古董、匿名文化財產、家具、陶瓷等收藏品、衍生品。
而且,每一種藝術品的行業歷史、知識、人群等也不盡相同,很難想象一個公司或者項目能夠兼容并蓄,將這些一網打盡,因此,一些專注大而全的平臺,如淘寶拍賣會、國美、蘇寧等運營多年,終未能有所斬獲。
那么,現有藝術品電商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是模式上,還是思路上?
我們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他們忽略了藝術品、藝術行業中所蘊含的文化屬性,藝術品并非一般的商品,而同時具有物質屬性和文化屬性兩方面。
現在,無論是畫廊、拍賣會、乃至當前的一些藝術品電商企業,都在藝術品的物質屬性上下功夫,那么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物質屬性必然和價格直接掛鉤,然后就有了交易,藝術品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財富”、“金融”的代表符號,沒有了文化屬性,也就失去了藝術品所蘊含的文化傳承,藝術品逐漸成為了一些大資本玩家的“玩物”。
而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大眾對藝術品“敬而遠之”,一方面是價格的“虛高”,遙不可及,另一方,藝術品大多已經成了各種“資本”的玩物,大眾也難以接觸。
所以,請問,您在構建藝術品電商的交易流程的時候,考慮過這些問題嗎?考慮過藝術品消費、收藏、投資等蘊含其中的經濟學規律嗎?如果不是,那就是閉門造車,還能奢望有很多人能夠上你們的車嗎?
四、需求奇點
如今的互聯網已經演化成為地地道道的傳統行業,移動互聯網滾滾而來的浪潮才代表著一個新興的產業力量。
然而,我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現實,一方面是藝術品電商哀叫找不到客戶,沒流量,少客戶,另一方面是,由于傳統藝術行業的互聯網化程度非常低,基本上處于互聯網1.0階段,以信息展示為主,這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藝術品交易和分享的需求。
于是,各種互聯網社群應運而生,最初是論壇形式的多些,如今以微信群、微社區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社群,進一步加劇了民間藝術力量的社群化,打破了原有地域限制,全國范圍的行業社群慢慢的結集起來了,幾萬、十幾萬人的藝術“社區”、“社群”比比皆是。
不過,這些社群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問題,活性降低了,單純是線上的社群交流已經遠遠滿足不少人們的需求,所以,無論是藝術品電商行業,還是藝術社群等新媒體,都要考慮建立自身用戶群的線下“奇點”,促進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還要形成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增加社群的凝聚力,這有這樣形式一種“自運營”的機制,才能為主體保持源源不斷的輸血功能。
所以,我們從行業上、市場上、電商上以及社群上找到了不同程度的“奇點”,這是做為藝術品電商行業破局的突破口。
然而,找到點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是找到更多的城市“奇點”,逐步建立自己的用戶“勢力范圍”,畢竟只有有了龐大的用戶,藝術品電商的商業模式才能成立。否則,藝術品電商就只能是成為一座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