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新修訂的《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3月15日起施行,提出要建立明示擔保、盡職調查、鑒定評估、專家委員會、信用監管等一系列新的制度,促進藝術品公開透明交易,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被業內人士認為是藝術品市場下滑調整后出現的救市機遇。但《辦法》的監管范圍將占市場主要份額的文物排除在外,引起大家對制售贗品、鑒定亂象的高端藝術品市場能否受制約的疑問。
2016年度TEFAF藝術市場報告顯示,全球藝術品市場在2015年總銷售額下跌,中國市場則經歷了大跌,銷售額暴跌23%至118億美元(約合768億元人民幣),由此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名從2014年的第二位滑落到了第三位。
針對繪畫、雕塑、裝置藝術、水彩素描、攝影、影像等純藝術類作品市場,Artprice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布的《2015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指出, 2015年美國以38%的市場份額重新奪回頭把交椅,中國市場總成交額為48.59億美元,以30.19%的市場份額,6年來首次退居排行榜第二。而新興市場韓國、印度、菲律賓實現快速增長。
中國藝術品市場何時走出低谷?2012年以來,“L”型市場走勢還沒有出現業內公認的拐點。
拍品真假難辨、鑒定專家不靠譜、拍賣公司免責條款護身……種種亂象讓藝術品市場在神秘之外,又風險重重,甚至出現書畫打假越打越多的怪現象,在其中摸爬滾打的收藏者誰沒有一本“辛酸史”。隨著國內藝術品投資不斷升溫,造假、做局、賣假也呈現出了高價趨勢,由此形成了一條暴利的贗品利益鏈。
按照現行《拍賣法》中的規定,拍賣人、委托人未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給買受人造成損害的,買受人有權向拍賣人要求賠償。屬于委托人責任的,拍賣人有權向委托人追償。但又規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在拍賣行操作中,一般會在拍賣前刊印的《拍賣圖錄》上刊登《業務規則》,其中作出免責聲明。
“吳冠中油畫偽作案”被作為該條款經典案例。早在2005年,一位上海收藏者在拍賣會上花230萬元購得吳冠中畫作《池塘》,但之后經吳冠中先生本人認定該畫系偽作,收藏者隨即將拍賣公司和委托人告上法庭。然而,由于不能證實拍賣公司及委托人事先知曉該畫作系贗品,法院根據《拍賣法》免責條款判決收藏者敗訴。
1997年《拍賣法》開始施行時,內地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這條法規制定的初衷是為保護拍賣公司合法經營,不料現在卻成了拍賣公司的瑕疵免責金牌。有了免責條款的庇護,一些拍賣公司對贗品上拍自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而收藏者一旦因拍到偽作而打官司索賠,也往往都輸在這條不保真免責規定上。
現在按文化部新修訂的《辦法》,藝術品經營單位不得向消費者隱瞞藝術品來源,或者在藝術品說明中隱瞞重要事項,誤導消費者等。
《辦法》規定,藝術品經營單位應買受人要求,應當對買受人購買的藝術品進行盡職調查,提供能夠證明或者追溯藝術品來源的證明文件。據此,收藏者在拍賣會上競拍到藝術品后,如果對拍賣的標的有異議,拍賣行要能夠提供出相關的來源證明。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會對拍賣行產生很大的約束,不僅在征集拍品的過程中要更加認真地去篩選,尤其是真偽,并且要準備相關的證明憑證。
然而有這項買受人有權要求藝術品經營者提供相關證明的規定,并沒有涉及到文物的經營?!掇k法》規定所稱的藝術品,是指繪畫作品、書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藝術攝影作品、裝置藝術作品、工藝美術作品等及上述作品的有限復制品,不包括文物。
“實際上在拍賣會上有很多藝術品都是按照文物來拍的,當代藝術品所占比例并不大,辦法中的規定就又管不著這些文物拍品了?!睍嬍詹卣吡挥X得《辦法》對于他收藏領域的近現代書畫交易起不了作用,況且法律效力大于部門規章,最后遇到真偽糾紛官司,拍賣行還是有免責聲明來脫身。
鑒定黑洞能否堵住
2011年,商人謝根榮偽造金縷玉衣騙貸案曾引發收藏界震動,不僅因為他用假玉衣忽悠到巨額貸款,而且牽扯到行業內幾位非常權威的鑒定專家,甚至有文物界泰斗級人物。5位知名專家僅隔著玻璃柜子看了看,就給出24億元估價的鑒定證書。實際上所謂的“金縷玉衣”是謝根榮找人用不值錢的玉片串起來,然后擺放到“根榮博物館”里。
藝術品上戶口能否救市?
藝術品交易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當屬鑒定評估,國內藝術品市場上一直是憑專家眼力決斷?! ?br/>
更有甚者,拍賣行出錢組團請專家們來做真偽鑒定,收人錢財,與人消災等,使得第三方鑒定的真偽也備受質疑。
但是《辦法》實施之后,就要求拍賣行必須能夠提供第三方鑒定評估的材料,并且不少于5年時間的保存?!掇k法》特別將“鑒定評估”等納入監管范圍,并明令禁止“偽造、變造或者冒充他人名義的藝術品”,并指出藝術品經營單位不得“偽造、變造藝術品來源證明、藝術品鑒定評估文件以及其他交易憑證”。
“幾百上千塊的作品,估計購買者也不會深究什么真實性證明的。其實現在收藏市場上的高價作品一般都有鑒定證書,但真假與否,權威性就不好說了,誰又能鑒定出鑒定證書的真偽呢?”柳一對監管能否堵住鑒定黑洞信心不足。
他認為目前收藏市場上泛濫的是偽造文物藝術品,像裝置、雕塑、工藝品造假的是少數,不過他也承認相關監管會對當代書畫造假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辦法》規定賣畫者要提供藝術品創作者本人認可或者出具的原創證明文件。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工藝品的出處就難鑒定,無非是肥了第三方鑒定公司,而造假泛濫的古玩與天價的高端藝術品市場才應該規范。
藝術品上戶口能否救市?
藝術品電商的興起讓這一商業模式引發各界關注,低價、保真、保退的藝術品網拍吸引了大批收藏愛好者,但是也同樣面臨著贗品風險?!掇k法》將網絡藝術品交易、藝術品金融也納入了監管范圍。
“藝術品買賣由當事人雙方負責,應該著重處理出現的問題,而非全部都管。比如美國有非常多的跳蚤市場,藝術品都是三無產品?!敝麑W者吳祚來認為,“文化部應該管高端文化產品,低端自由發展。應該規定把價值千元以上作品納入監管,應該管‘高大上’的藝術拍賣行,名家展覽會,管價值高于當地月平均工資的藝術品交易,如果全面開花一刀切,連旅游紀念品、工藝品都要照章辦事,走一通程序流程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