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藝術品收藏不缺土豪 缺什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3-29



    本周關注藝術市場的人都在談論的話題莫過于3月24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海茫茫,人海茫茫,聲色犬馬,頭暈眼花。有人也許會因參與到這樣“土豪”的藝術展感到興奮,在當今這個消費的時代,在香港這一亞洲消費的天堂,藝術展銷會的價值無疑被放大了不少。

      香港巴塞爾如此,內地舉辦的一些當代藝術展覽也在進行著自己的嘗試:3月28日至6月26日,為期3個月的“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在中國南方古城烏鎮舉辦,似乎更帶有蒙太奇似的拼接剪輯色彩。權且如總策展人馮博一所說:“展出這些當代藝術,是一次大規模的審美教育,展覽不是迎合,而是引領?!痹捦庵?,當下中國大眾對當代藝術的消化水平還有待提升。

      如何理解和評判當代藝術的問題尚未厘清,藝術和市場的關系也是常議常新的話題。藝術家的學術水平與市場價格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系?藏家如何基于對藝術自身的判斷入藏作品?哪些藝術家沒有因為市場的左右而改變創作方向?這些問題,顯然無法從3月24日發布的“2016胡潤藝術榜”中尋找答案。當然,想從這樣的排行中觀察點什么并不那么簡單。崔如琢連續兩年蟬聯胡潤藝術榜榜首;曾梵志保持第二;何家英超過范曾,升至第三。有畫商認為“藝術家的價值取決于他或她能夠吸引人們掏出多少錢”“藝術即金錢”,而非它豐富的生命故事,這只是一些人的錯覺還是整個社會的錯誤?同時,“2016胡潤藝術榜”也指出在當前相對低迷的經濟形勢下,2015年中國前一百位藝術家成交縮水45%,這又說明了什么?

      其實,收藏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及地位的象征。中國現如今并不缺土豪收藏家,可那些動輒豪擲百萬“買買買”的藏家,有多少人巴不得把手中的藏品立刻轉手升值變現。當然,在中國,不是非要求哪個藏家還能寫出如《歷代名畫記》般的歷史巨著,但至少不要辜負每個藝術品經手時帶給自己的審美愉悅和文化身價。

      不可否認,對于藝術品收藏,中國藏家眼界也在不斷提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中國正掀起一股私人藝術博物館建筑熱潮,想要留下文化遺產的中國億萬富翁藝術投資人,依仗其經濟能力,紛紛建起了私人藝術館,其中代表如上海龍美術館、南京四方當代藝術湖區等。盡管有媒體質疑中國私人藝術博物館暗含著浮華,但無論如何,這些美術館建筑至少不像某些匪夷所思的裝置藝術,將來實在不行了,它們還可以轉化,發揮具有實用價值的用途。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