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名作賞析

    王羲之《上虞帖》:垃圾堆里撿回的國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2-16



    東晉王羲之《上虞帖》(左圖所示),縱23.5厘米,橫26厘米,7行,58字,硬黃紙本,又名《夜來腹痛帖》,收刻于《淳化閣帖》、《澄清堂帖》、《大觀帖》等刻帖中,明·詹景鳳《東圖玄覽》、清·安岐《墨緣匯觀》著錄。

      《上虞帖》的草法隨意灑脫,輕松自然,不拘小節。首先,在筆法上它不是靠輕重提按變化來豐富線條內容的,而是以節奏和運行速度(疾澀之變)來充實線條內涵,提按為輔;其次,結構上強調開合變化,收放自如,所以字形構架的視覺效果顯露出一種“張力”的特征。

      作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虞帖》還有一段離奇的經歷:它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而使《上虞帖》起死回生的人,是上海博物館的明清古畫鑒定專家、墨拓大師萬育仁。

      “文革”中,上海專門成立了文物清理小組,對抄家得來的文物書畫,逐個鑒定清理。國家鑒定委員會的萬育仁,代表上海博物館參加文物清理小組,為書畫鑒定把關。

      一次,萬育仁在倉庫中清理書畫,偶然在丟廢紙的竹筐中,發現一張硬黃破舊書法帖。卷端有宋徽宗金書“晉王羲之‘上虞帖’”的絹簽,在絹簽的下角,有朱文雙龍圓形騎縫印,有“御書”葫蘆騎縫印,有“政和”、“宣和”騎縫印,拖尾中間還押著“內府圖書之印”朱文大印。除宋徽宗的題簽和印外,還有五代南唐“集賢院御書”墨印及“內合同印”朱文大印。憑多年書畫鑒定的經驗,萬育仁確定此卷非等閑之書卷。再打開內頁,只見58字七行草書歷歷在目:“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艱!想行復來。修齡來徑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眱热葜饕腔卮饋頃鶈?。帖中提及三人,一為修齡,乃王羲之從兄弟;二為重熙,是王羲之妻弟;“不知安所在”的“安”當是名士謝安。帖中文字多使用中鋒運筆,字體連貫流暢,豐肌秀骨;體勢超逸優游,靈動綽約。

      萬育仁依稀記得明·詹景鳳《東圖玄覽》、清·安岐《墨緣匯觀》提及此帖,但此帖多年來湮沒不彰,于是毅然將廢筐里的《上虞帖》撿回,帶回上海博物館,請還在工作的專家進一步確認。

      最初,這幅《上虞帖》被定為贗品。直到1975年,經謝稚柳鑒定,又經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用軟X光透拍,顯現出南唐內府的收藏印“內合同印”朱印和“集賢院御書印”墨印,于是斷定此《上虞帖》為唐摹本。此帖由裝裱大師嚴桂榮先生修復。嚴桂榮在上海博物館修復《上虞帖》時使用了“火燒法”古書畫裝裱與修復方式,使帖色深褐、紙本破碎、有18處損壞的唐摹本重現光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