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歲末年初之際,業內對藝術品市場未來走勢的探討似乎成為一種習慣。近幾年的藝術品市場,一直經歷著越走越低行情。雖然低迷,仍有足夠多的交 易數據顯示:藝術精品的價格依然可以擺脫行情困擾,繼續扶搖直上;而藝術品市場中體量最大的中低端藏品,才是最容易受傷害的群體門類,甚至成為傳統拍賣市 場上的“雞肋”。
低迷的市場行情下,去年秋拍季國內各大拍賣行紛紛推行“減量提質”策略,這讓中低端拍品的出路仿佛變得更為狹小。顯然,這對于占據藝術品市場絕 大多數的一般收藏家而言,會是不小的打擊。筆者就曾經聽到幾位收藏家抱怨自己送拍的藏品被拍賣行拒收。這其中,除了因藏品本身疑問和對成交信心不足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拍賣公司對送拍的藏品興趣不足。
據上海媒體報道,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傳統拍賣公司中,差旅、場地租金和圖錄費是主要成本。在成交類別里,低于10萬元的拍品占了拍賣成交總額的三分之二,而這類中低端拍品同樣耗費精力,因而拍賣公司不太愿意交易。
如何破解這個困局?有業內人士指出,藝術品網拍將是極佳的解決方法之一。事實上,網絡拍賣的主要對象是那些定位在中低檔的大眾拍品領域,且網絡 拍賣在那些上線快、交易快的藝術品領域也顯得更有優勢。網絡大大節省拍賣費用,從而把目前高達25%左右的高額買賣傭金下降一半左右。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 秘書長歐陽樹英指出:互聯網確實減少了信息傳播成本,使得拍賣企業在線下因為運作成本高昂而不得不放棄的一些低價位藝術品,在互聯網平臺上有利可圖,與當 前迅速增長的藝術消費需求遙相呼應。成為藝術品網拍發展迅速,并受到關注的原因。
嘉德在線專家顧問胡智勇不久前曾表示:就目前來說,網絡拍賣中賣得比較好的,大多是單筆成交價格在3萬元以下的拍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拍賣也恰好彌補了當前實體拍賣行里中低端拍品不易成交的不足。正是基于這種互補關系,網絡拍賣未來的前景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由此看來,藝術品網拍將有助于陷入傳統拍賣行苛刻條件限制的中低端藏品“回歸”市場,有助于市場多樣化平衡發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