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藝術產業園區發生于上個世紀末,在本世紀初的十余年在近10年得到了蓬勃發展,它以藝術、設計為核心驅動力,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內容承載,并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北京的798藝術區曾經是北京當代藝術的地標。
在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環境下,藝術產業園區該如何發展?由中央美術學院發起并舉辦的“首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日前在京舉行。政府、學校、企業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藝術產業園區的發展之路。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指出,藝術產業園區歷經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如今已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類型和各具特點的面貌。在國家鼓勵與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以文化藝術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類型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方向。隨著中國藝術產業園區的業態幾經變化,產業不斷升級,從自發形成、到企業規劃投入,再到政府支持引導,已在全國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園區發展模式?!叭绻f,藝術園區的1.0模式特點是藝術家自發性形成工作室群落,原始的成長模式發展空間。那么藝術園區2.0升級模式是在1.0基礎上投資人干涉性介入,領導者有戰略地進行運營藝術產業?!?br/>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藝術管理學系主任趙力教授認為藝術產業園的核心是藝術創意。而目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出現了商業取代藝術現象,創意產業園逐漸空心化。
他指出,藝術產業園區的發展需要做到四個方面的統籌:內容、系統、生態、價值。針對藝術產業園區小、散、亂的現狀,積極引入規范管理模式非常有價值,而其中的孵化概念十分重要。藝術產業園區應該具有自己的內生系統,而不僅僅依靠外部資源的支持。逐步形成多樣化的文化生態,才能對接多元化的現實需求,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現象的發生場,成為融入城市文化建設的積極發聲者?!拔覀儾恍枰蛟烊a業鏈園區,而是要形成多元化文化生態,使園區有開放性?!?br/> 同時,藝術產業園的發展要落實兩方面的結合:金融與互聯網。藝術創意產業園要擴大現金流,提高服務水平,園區與互聯網合作則是大勢所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虛擬現實的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會給藝術園區帶來3.0版本的升級與新生。
上海紅坊創意園區的鄭培光指出,藝術產業園區不同于藝術園區,既具有孵化作用,也有不確定性?!八囆g園區需要再升級,應該是具有藝術基因的多樣性城市社區,擺脫二房東經營方式,結束信息錯位時代。藝術產業園區未來應發展成更多元、更國際、更開闊,更豐富更核心的國際社區?!?br/> 農工民主黨北京市主任委員張新建則認為,藝術園區的發展不能同質競爭,簡單復制,要堅持專業性。政府也應該按照產業規律、藝術規律管理園區。
他建議:第一,必須始終堅持創新導向戰略,堅持專業性和綜合性的統一,創新是沒有止境的,藝術園區的發展也沒有盡頭。第二,必須堅持品牌戰略,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第三,堅持走出去的戰略。第四,堅持產業導向戰略。
本次論壇還圍繞著“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與城市升級”、“藝術產業園區發展戰略與管理”展開了討論。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