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幅表現新中國面貌的經典山河長卷亮相中國美術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1-10]
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應妮)聯合中國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畫院、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四館經典典藏舉辦的“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萬卷河山”9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首次將表現新中國面貌的5幅名家長卷集中展示,力圖為觀眾營造這一獨特歷史時期史詩般的萬卷云山。
這5幅長卷是:中國美術館藏黎雄才的《武漢防汛圖》、李震堅與金浪合作的《蘭州新風景》,關山月美術館藏關山月的《山村躍進圖》,北京畫院所藏古一舟、惠孝同等多人合作的《首都之春》,以及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所藏林散之的《江浦春修》圖。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這幾件長卷都創作于上世紀50年代,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表現了藝術家如何將自己投身于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之中。不僅推進了“長卷”這種中國繪畫表現形式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對“長卷”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新解妙用?!拔矣纱嗣壬鰹檫@幾件長卷作品專門策劃并舉辦一個專題展的念頭,它不僅具有學術意義,對當代藝術家們如何深入生活,表現時代更富有回顧與總結的典范意義?!?br/> “長卷”因其豐富的容納力,可以展現萬千氣象,也可以展現空間的多變與時間的流動,從而能更為全面地詮釋一個主客觀渾融的繪畫境界,因此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長卷”作品成為文化的視覺記憶而永載民族的精神史。如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等。
新中國成立后,藝術家懷著對新生活的無限熱情和美好憧憬,以“長卷”的形式創作了一批歌頌祖國新山河的作品。這些作品有著鮮明的特點,那就是面對大地上立起的井架、橋梁和開山、引爆等建設新貌,藝術家們以前所未有的筆法、墨法和造型、色彩創造性地表現,而形成中國畫的寫實方式。更重要的是,這批作品極富時代特色,帶著藝術家自身對新山河的認識,展現新中國建設的宏大主題,傳遞出充滿希望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社會建設的火紅年代里表現著革命浪漫主義熱情。這與中國傳統繪畫文人士大夫逍遙、悠游、遁世的情懷有著本質的區別。
本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2016年度“典藏活化”系列的開篇之作,將持續至1月20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