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365天,只有8天沒有當代藝術展覽開幕,最多的一天(9月21日)有71個當代藝術的展覽開幕!”策展人、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在近日于北京 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展覽《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4》開幕式上說,“中國當代藝術規模之大超出想象,更不是任何一個研究者、策劃人能夠通盤了解并加以解釋 的?!?br/>
“2014年對于中國當代藝術是一個全面公共化的轉折點。自1979年改革開放至1984~1985年現代藝術運動以來,中國的當代藝術終于完成了從自發探索到被體制接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現代藝術不僅參與其中,也是與創新社會和創業的國策相對應的精神動力?!彼f。
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展覽,這次年鑒展是美術館與北大《中國當代藝術年鑒》編輯部的合作項目。后者自1986年以來每年以學術統計的辦法試圖全面而系統地記錄中國當下的藝術發展動態,29年至今終于得以用大展的形式呈現。
展覽現場37位藝術家的原作,創作種類涵蓋了架上繪畫、影像、裝置、行為記錄等,而因空間規模所限,除現場作品之外,其他95位年度選入年鑒著錄的藝術家作品則以文獻方式呈現。
編輯部以2014年全年3000件左右藝術界的事件、10000余篇發表的文獻、幾千位藝術家的活動檔案為根據進行甄選,在征求編輯委員會和學術委 員會的意見并修訂補充后,最終得出結果,涵蓋了132位藝術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去年舉辦過重要個展,或是有重要新作發表的活躍者。
“《年鑒》展記錄變量,不記錄常量,對中國當代藝術正在進行的實驗、探索、創新和當前的遭遇進行調查和整理,以年度為單位,客觀地記錄事實,使當代 藝術的變化得到整體顯示,進而努力揭示各個重要事實的意義和之間的關聯,反映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及其社會思潮、文化現象和當代人敏銳的創造性反應,以此標 示藝術對中國社會和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的推動和反省的努力?!彼榻B說。
朱青生還表示,雖然這個展覽規模不算特別龐大,但背后顯示出的是方法和態度,更是對中國當代藝術意義的整體顯現:中國作為一個有創造力的實體,正在 從一個傳統的國家向一個現代的國家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它的心態和思潮只有在當代藝術作品里面才會得到最好的顯現和記錄。而2015年的藝術年鑒展 也很快就會開始準備,屆時觀眾可以看到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當代藝術圈又有著怎樣的進展。
展覽現場同時公布各種記錄和調查數據,為研究、收藏、創作和觀看提供參照。主辦方希望年鑒展不僅是展出作品,更是力圖系統性體現中國當代藝術2014年的年度整體成果,以呈示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動向。展覽日期至2016年3月20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