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失傳200多年宮廷琺瑯彩技藝將復活 需要167道工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2-11
    清乾隆琺瑯彩宮碗復刻計劃日前在京啟動,失傳200多年的宮廷琺瑯彩技藝即將復活。據介紹,完成一個宮廷琺瑯彩瓷器要經過167道工序,因制作工藝極度費工,自乾隆以后琺瑯彩瓷器就銷聲匿跡了。后世雖然屢有仿制,但與當年工藝相去甚遠。專家們從1999年開始研制瓷胎畫琺瑯,歷經十余年幾千次的燒制實驗,終于燒制成功。
      琺瑯彩瓷器的前身為景泰藍,最早出現在明代,正式起于清代康熙年間,盛于雍正、乾隆年間,代表了中國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m瑯彩瓷器由皇帝親自授意、親自過問,從燒制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宮廷之中,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m瑯彩瓷器只供皇室使用,就連打碎的瓷片也不流于民間,稱得上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所幸的是,清末宮廷太監偷出宮碗,售給當時的琉璃廠“子林山房”主人劉子林收藏,幾經周折,傳給劉子林的外孫李寧先生。該宮碗曾在今年的文博會上展出并引起巨大轟動。
      從1999年開始,北京政合宮宮廷琺瑯彩研究院創始人孫赫陽帶領團隊研制瓷胎畫琺瑯。他們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并與團隊反復試驗,自制琺瑯彩調和油,解決了發色問題,平衡了陶瓷釉面與琺瑯料的膨脹系數,突破了琺瑯料與陶瓷釉面附著力;同時經過反復燒制,摸索出琺瑯彩各種顏料的不同熔點,終于將宮廷琺瑯彩瓷器再度呈現給世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鑒定中心主任岳峰認為,恢復瓷胎畫琺瑯技藝揭開了宮廷琺瑯彩工藝的神秘面紗,填補了中國陶瓷藝術的空白,有著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