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2日,一只雍正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500萬的天價。
英國資深行家Gerard Hawthorn表示,這只琺瑯彩碗是他1970年代初期在Kensington Church Street上的古董店以3英鎊購得,再以9英鎊賣給一起在Sydney Moss古董店任職的同事Donald Bonney,1986年Bonney先生再轉讓給現貨主。他說那個時候都認為是民國仿,它今天7500萬港元在香港佳士得落槌成交。
據佳士得瓷器工藝品部專家陳良玲介紹,雍正琺瑯彩器向為收藏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寶,而其中又以畫赭墨的水墨琺瑯碗最為雋秀雅致,是琺瑯彩中品位最高的品種,也是雍正皇帝最為喜愛的逸品。
清代琺瑯彩器長期深藏宮中,向為清帝秘藏,只受皇帝珍賞,每件均特別配置木匣及逐一訂名,與一般御制陳設瓷有別?,F今存世的琺瑯彩器大部分典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寥寥可數在市場上出現的琺瑯彩器則成為藏家夢寐以求之物。
雍正琺瑯彩本屬鳳毛麟角,極少在拍賣場上出現,雍正水墨琺瑯彩碗更是從未公開拍賣過,此碗的珍稀可想而知。
據了解,此次香港佳士得推出的這件雍正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其上以工筆描畫一株梅樹,枝干遒勁矯健,花瓣以淡墨細筆勾勒,凸顯其潔白清高,樹下幾叢矮竹,雙鉤白描,密而不亂,次序井然,最顯畫家功力。碗另一半以濃墨行書寫五言詩句: “月幌見踈影,墨池聞暗香?!痹僖越鸺t料鈐印“鳳采”、“壽古”、“香清”三印。
清代琺瑯彩瓷發祥于康熙朝,但如此碗結合詩、書、畫、印的裝飾手法則是雍正皇帝親自指揮下形成。雍正帝對琺瑯彩制作可謂事事關心,在清宮檔案中不難發現其命令琺瑯作制作詩、書、畫、印紋樣的瓷器,更要求先呈送畫樣讓其過目,可見雍正帝對琺瑯彩之重視,及其儒雅秀氣的藝術品位。
據介紹,此碗經英國收藏家Donald Bonney及Paul Freeman相繼珍藏達30多年,此次是第一次現身拍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