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搶修引出的話題———呼喚現代“魯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30]
建成580年的北京故宮,將第一次進行全面的搶救性修繕,日前已從年久失修的武英殿開始維修?,F代工匠能否原汁原味地保持這一文化遺產的原貌記者為此采訪了故宮修繕工程師張克貴。他感嘆到,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懂古建維修的技術工人奇缺。
據張克貴介紹,故宮建成近6個世紀來,維修次數屈指可數。解放后大的維修也只進行過兩次。80年代和90年代,故宮的古建隊伍基本沒有進人,人員從最多時的500多人下降到目前的100多人,真正在一線干活的技術工人只有四五十人左右。50年代的老工匠,健在的已經不多,在世的也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現在的骨干人員,最小的也有50多歲,維修技工已接近斷檔的關口,彩繪工、打樣工、調漆工、磚雕工、石刻工、木雕工等20多個工種,每行都缺人。
張克貴說,古建維修全是手工活兒,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在實踐中培養人才?,F有古建維修人才面臨退休,在人才快斷檔時培養一批,才不至于后繼無人。故宮大修的消息見報后,有不少古建施工隊主動上門聯系,但我們不敢輕易把工程包出去。因為故宮不是試驗品,維修中決不允許出現質量后患?,F在,故宮把維修期限定為6年,我們不必急于求成,正好可以邊維修,邊培養青年人才。這是故宮的需要,也是解決我國古建隊伍青黃不接問題的需要。 解放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