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揭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1-05]
2015年10月27日,“2015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新聞發布會暨學術對談”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
CCAA十八年影響深遠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批評獎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獎第一個重要的獎項,成立于2007年到現在已經18年了,為了鼓勵獨立的藝術批評,已經評選了4次,評出了6位獲獎人。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成立于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中國第一個獨立的當代藝術獎項。創辦人是瑞士著名的當代藝術收藏家烏利.???,他創辦CCAA的時候中國的當代藝術處于半地下的狀態,國內外對它了解甚少。這個獎項創辦的目的為了推動處于萌芽狀態的中國當代藝術系統,使之與世界接軌。從1997年到2015年CCAA自身在不斷的變化,從半地下狀態成為中國重要的獎項,并在2013年北京成立了辦公室。
王璜生說道:“CCAA評論獎已經過了18年頭,這個獎項的設立對中國當代藝術意義重大的,持續的討論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以及標準,同時以它高標志的評委,還有一直堅持的一種精神,持續的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我也有幸2011年參與了評選的工作,評選的工作我深深的感覺到使用這樣的評選平臺在整個過程中去討論很多很多的問題,在這里面也獲得了很多收益,這個過程中大家敞開胸懷的去討論問題。近幾年來CCAA的新聞發布會還有相關的學術論壇、對談活動在我們中央美院的報告廳里面舉行,我們也希望這種論壇對談等等能夠更具體的跟中央美院的學生老師,跟中國當代藝術界利用這樣的平臺大家一塊來討論,一塊來參與,用具體的行動使CCAA在中國的發展更為引人注目?!?br/>
評論獎提案體現中國藝術發展方向
今年的評委包括《藝術論壇》的發行人查爾斯.加利亞諾,《藝術觀察亞洲版》主編馬克.瑞博特,香港M+策展人皮力,收藏家、CCAA創始人烏利.???,加拿大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鄭勝天。今年CCAA的評論獎的評選歷時4個月,一共收到提案26份。皮力提到這26份提案,不僅包括了中國的學者,也包括海外的學者,涉及到了中國藝術的各個方面。所有提案涉及到了中國藝術的藝術生產的問題,藝術家語言的資源的問題,涉及中西藝術交流比較的問題,涉及到了藝術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系的問題。所以從這些題目也反映出了過去兩年中國學界比較迫切的問題,也看出目前理論關注的重點?!皩ξ覀兯械脑u委來說是一個評選的過程,是進一步了解中國藝術和理論界的過程,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br/>
于渺得獎研究“流通”現象
經過層層甄選,“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第五屆評論獎”評選中于渺的寫作提案《從大街到白盒子,再離開…: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流通介入實踐》脫穎而出。于渺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藝術史博士候選人,也是沈陽Temporary Pavilion的創始成員?,F任OCAT當代藝術中心西安館學術及公共項目策劃人。她以“流通”為框架,考察中國藝術家如何在他們的藝術實踐中挪用并介入媒體,甚至是商業領域。通過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不同藝術家的策略以及戰術性的介入行為,作者將嘗試梳理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藝術創作中的主要轉變。這些藝術家始終嘗試在一個全球化的語境下游走,并協調于藝術與商業之間不斷變動的關系。該現象在過去幾年間的發展和變化,及其與面對國際受眾時中國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將繼續啟發有關“流通”現象的研究。于渺的寫作提案以“流通”這一新鮮的角度,作為切入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課題。從這一角度來看,她的寫作提案有可能提供更多新的資料。于渺在獲獎后表達了對于評委會及藝術批評先行者的謝意,并坦言“我必須得集中精力去做好我的研究,由于水平的限制,也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只能要求自己盡最大的努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