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社交漸成風口 寶庫欲打造藝術App No.1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1-04]
只需打開手機,就可以足不出戶地欣賞到國內外各大美術館、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閱盡各大畫廊的優質展覽,搜尋心儀藝術家的作品……如果心情不錯,還可以點評幾句,并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手機里的藝術館”,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看展覽,還可以隨時隨地辦展覽,任何人都能成為藝術策展人。
本月,由寶庫中國打造的藝術類社交平臺寶庫App正式上線,藝術愛好者們可以來此扎堆啦。
看展神器和人人策展
“愛藝術”在過去只是一個非常小眾化的標簽,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藝術市場日漸成熟,藝術正在逐漸從小眾玩樂變為大眾情趣?;ヂ摼W無疑是連接人與藝術、愛藝術的人與人之間最好的工具。
寶庫App定位為既是服務于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工具軟件,也是聚集藝術達人交流分享的社交平臺。目前,寶庫App呈現的內容分為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和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兩種。
一方面,寶庫App將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眾多畫廊、藝術家以及各類專業藝術機構“邀請”到了線上平臺,使得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飽覽高素質的藝術品收藏,遇到自己喜歡的作品,你可以點贊、評論,甚至收藏到自己的寶庫當中,以籌備屬于自己的藝術展。另一方面,普通用戶也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只要夠好,不怕沒人為你點贊。同時,你也可以一鍵把自己的寶庫分享到微博及微信,進行全平臺發布。
寶庫App的UI設計也很別致,可謂“顏值爆表”,因為它的界面并不是呆板的圖片展示,而是將其設計成為了藝術館的墻壁,頂光燈下、長椅面前,一幅畫作安靜擺放,供你慢慢欣賞。
“互聯網+藝術”怎么玩?
如何將小眾的藝術拉入大眾的互聯網?其實,“互聯網+藝術”的結合國外已經有過不少嘗試。早在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谷歌藝術計劃”(Google Art Project),利用谷歌地圖的“街景技術”,以70億像素的高清晰度圖片呈現出全球17個世界的頂級藝術機構的超過1000件藝術品。
2013年8月,亞馬遜的線上藝術品商店Amazon Art上線,收錄了近5000位藝術家的4萬件作品,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藝術品交易平臺。
但前者只是單純的藝術品線上展示,后者只是單純的藝術品銷售,都沒有集合咨詢、社交等功能。
與寶庫App更為類似的是Artsy,它收錄了來自世界頂尖畫廊、博物館的超過25000多名藝術家的20多萬件作品,進行線上整理展示,也兼具社交和交易的功能。今年年初,Artsy剛剛獲得了由私募基金Catterton領投的2500萬美金C輪融資,參投方還包括Thrive Capital、IDG Capital。
不過,創立于2008年的Artsy更多還是基于傳統互聯網思維的,社交功能并不是重點,而是主打“藝術作品發現平臺”概念,強調搜索展示功能。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無疑是更大的機會。
垂直社交的大機會
無論是貼吧、QQ,還是微博、微信,社交一直是互聯網上的強需求。盡管微信、微博等大眾社交平臺已經足夠強勢,但并不意味著社交領域沒有機會,恰恰相反,垂直社交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巨大的風口,Instagram、Linkin、Pass頗受關注并獲得高額估值足以證明。
從本質上講,寶庫App也是一款基于興趣的垂直社交軟件,它專注于藝術領域,吸引藝術機構、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這個圈層,并使得藝術的展示、分享、交流、購買能夠從線下延展至線上,突破時空的阻隔,而且可以無時無刻、隨時隨地。
實際上,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早已在藝術圈掀起了一股App熱潮,各大藝術新聞媒體、拍賣公司、藝術品電商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App。但是,與PC互聯網時代不同,用戶手機里可安裝的APP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有大平臺、全功能的App才有機會。
寶庫App集結了新浪微博的創始團隊,攜手新浪收藏頻道,是少有的天然帶有“互聯網+藝術”基因的團隊,寶庫App誓做藝術類App的No.1,希望打造一個國內最大的線上藝術品生態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