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發現南宋精致墓道石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26]
本報寧波電 繼今年3月初在寧波市東錢湖鎮橫街村發現南宋丞相史浩生父史希道墓志石和“史氏祖塋”石碑之后,近日寧波市有關專家又在東錢湖畔發現和確認多處南宋時代珍貴文物。
在位于橫街村南邊的烏竹坪山口,有一塊長5米、寬2米、厚0.35米的巨碑,旁邊還有一塊3米見方的巨形無頭石龜,即巨碑的碑座。經細辨巨碑上特有的宋代卷草線刻和工致的楷書文字,專家核對史料記載的原文后,斷定為史浩神道碑。據專家推測,此碑在當時應有6米高,蓋有碑亭。因南宋國力衰微,皇陵薄葬,神道碑均身量小,此次發現的史浩神道碑堪稱南宋第一巨碑,顯得尤為珍貴。
4月19日,幾個村民在橫街村一帶山林深處發現18件南宋石刻,它們有的直立,有的倒伏,有的埋在土里,有的被茅草掩蓋。這些石刻作品中,有威風凜凜的武士,有和藹可親的文臣,還有栩栩如生的石馬和憨態可掬的石虎,其中有個身著人面護心鏡鎧甲、頭戴風翅盔纓的按劍武士,神情肅穆,面部豐滿,有盛唐之風,而采用石料為出自浙西的太湖石,雕飾手法簡潔,為以往發現的東錢湖石刻中罕見的南宋早期造型風格。
東錢湖有“寧波后花園”之稱。近年來,東錢湖畔的古石刻群越來越引起關注。據考證,這些古石刻群為南宋至明清時期居住在東錢湖畔的史、鄭兩個名門望族的墓道石刻,是目前長江以南歷時最長、分布最集中和雕刻最精致的墓道石刻。這些南宋作品填補了中國美術史的空白。目前,寧波在東錢湖畔建有南宋石刻館,把部分發現的南宋石刻遷入館內。
葬于東錢湖的史氏家族在南宋時期系名門望族。據《下水史氏宗譜》等史料記載,史氏自史成于公元937年從江蘇溧陽遷明州,至史浩為第五世。民間傳說史家“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確有歷史依據。據《宋史》記載,南宋152年歷史中,東錢湖畔出過四位右丞相,其中史家占了三位。史浩為史家第一位當上右丞相的人。記者 徐錦庚 光明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