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秋拍逆市調整求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10-16]
蘇富比、保利與中國嘉德在香港市場的藝術品秋拍于10月上旬落下帷幕,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度和人氣依然不減,但觀望者明顯多于競買者,畢竟整體外部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在秋拍市場嚴峻形勢壓力之下,拍賣行不得不將低迷的中國當代藝術更多讓位于上升之中的日韓及東南亞現當代藝術品。
中國當代藝術回暖乏力
三家公司在香港秋拍中,現代亞洲藝術板塊一如既往市場表現平穩,對于常玉、朱德群、趙無極等得到世界廣泛認可的藝術家,拍賣行只要能給藏家提供可靠真實的作品,就不愁找不到買家。
相比之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在本季秋拍出現反轉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這是人們一直關心的話題,這一輪香港秋拍給出的答案是調整之路仍在行進中。
不過與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夜場相比,本季中國當代藝術拍品數量有所下降,但是成交率卻有所上升:春拍時上拍20件,流拍率為40%;秋拍時上拍16件,只有3件作品流拍,成交率達81%。單看成交率,還以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開始反彈了,實際上這是拍賣行從拍品選擇上保證成交量策略的收效。
此次香港蘇富比夜場上拍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來自60后、70后的早期中國當代藝術代表人物,選擇的也是在市場反響較為穩定的成名作,比如張曉剛《天安門3號》以2192萬港元(7.75, 0.0004, 0.01%)成交、劉煒《游泳》以1568萬港元成交、曾梵志《無題10-1-2》以1448萬港元成交、艾未未《中國地圖》以1184萬港元成交。
此外香港蘇富比夜場中還有一件“黑馬”千萬級別作品,即由曾梵志與馬云[微博]攜手為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籌款創作的《桃花源》,以4220萬港元超最低估價28倍之多成交,旋即成為藝術收藏圈關注的話題。不過各方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又是一個事件性作品,中國當代藝術圈不乏事件性藝術家和事件性作品,當然不能以此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參照。
當晚同樣是曾梵志的另一件作品《自畫像》,雖然拍前關注度較高,并且帶有其象征意義的藝術符號卻也遭遇流拍。而此前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夜場中,這件作品曾以3762萬港元成交。
日韓當代藝術救市?
日韓當代藝術以及東南亞藝術在本季香港秋拍中明顯取代中國當代藝術成為板塊主角。在香港蘇富比夜場拍賣中,日韓藝術家作品全數拍出。其中拍前被重點推薦的草間彌生1960年作《No。 Red B》,以5452萬港元拔得全場頭籌,刷新個人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而從拍賣數量上來看,本次夜場呈現的東南亞藝術拍品有25件之多,成交率逾90%,成交金額也是最多的一次。印尼藝術家亨德拉·古拿溫《濯洗瀑布下》和比利時裔印尼藝術家勒邁耶《荷花池畔九女子圖》分別以968萬港元和1328萬港元成交,為當晚東南亞藝術中成交價最高的兩件拍品。藏家對日韓及東南亞藝術角逐激烈但不瘋狂,出價都很謹慎。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亞洲當代藝術市場都是中國當代藝術一邊倒,此后先是從倫敦拍賣市場開始,日韓板塊明顯有了起色,比如奈良美智、草間彌生、杉本博司等作品都能夠順利成交,而且價格高于預估價。知名的日韓當代藝術家已經形成了在西方收藏視野中的影響力?!?br/>
隨后,日韓以及印度當代藝術開始加入到香港拍賣市場中,開始進入價格上升通道,一個非中國當代藝術板塊市場漸成氣候。相對中、日藝術家而言,國際市場對韓國藝術家仍很陌生。一方面與韓國藝術家作品特別強調其民族性等藝術創作有關,另外一方面,韓國藏家更看重西方藝術收藏,并不太關注韓國當代藝術市場。
同樣,日本的當代藝術市場也面臨類似尷尬,日本民眾對本土當代藝術的熱情遠遠不及對西方藝術抱有的興趣,所以日本當代藝術主要靠海外藏家支撐,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杉本博司、荒木經惟、高野綾等人的高拍價基本都是在國際市場創下的。
當代藝術收藏研究者趙磊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持續低迷,已經讓一部分投資者開始調整方向,有些投資者轉向當下價格相對較低,而關注度仍在不斷上升的日韓當代藝術和東南亞藝術。而且,通過各種展覽和拍賣活動接觸了解,日韓和東南亞藝術品在國內收藏圈的影響力和認知度也在不斷增加,一些收藏者對這些之前不太關注的國家的當代藝術產生新興趣和認識,選擇性購買新的作品以拓展對當代藝術領域的收藏研究。
同時,日韓當代藝術在一級市場上也呈現上升勢頭?!皬摹嗄晁囆g100’歷年的日韓參展藝術家在中國市場的反饋來看,越來越多的國人喜歡日韓青年藝術,尤其是隨著藝術消費的崛起,日韓青年藝術在價格和完成度上有很大的優勢,并且中國中產階層的藝術消費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隨著這一階層的挖掘,日韓青年藝術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鼻嗄晁囆g100策劃總監宋繼瑞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經濟走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藝術品市場的調整也會不確定,加大價格相對較低、而關注度上升的日韓、東南亞藝術拍品,會成為拍賣行今后一段時期內的“救市”策略。但是不太可能出現動輒數倍甚至十數倍的瘋狂上漲現象。
青年藝術家仍蟄伏
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現當代藝術夜場求穩策略之下,市場尚在培育中的青年藝術家上拍作品也有所減少,只有賈藹力、王光樂兩位目前熱門的“70后”藝術家作品進場,成交價格并沒有改變多少,這也說明今秋的藝術品市場形勢更加嚴峻。
青年藝術家目前還擔當不了救市的重任,但也是拍賣行不會放松的潛在市場著力點。今年嘉德香港秋拍的現當代藝術板塊規模擴大,重點已經從中國20世紀大家轉向當代年輕藝術家,要主推中國本土的藝術家尤其是年輕的藝術家。
宋繼瑞認為,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生態豐富多元,有理想的青年藝術家大多都是從自身出發,尋求與自身匹配的創作方向,帶有明顯的個體獨立性,也造就了目前青年藝術家生態的豐富性,對于當代藝術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
青年藝術家創作呈現多元化,這也給收藏者的價值判斷帶來考驗。宋繼瑞認為青年藝術目前是學術和市場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家進入到收藏者的視野,青年藝術家作品因素非常復雜,但歸根結底還是藝術家本人持久的創作力和生命力,這與青年藝術家的知識結構、藝術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具體反映在觀念、技術、材料、哲思等各個方面。
自2008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一直處于調整之中,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價格大幅回落,但深層次的調整其實是藝術價值的重新審視和認定?!扒嗄晁囆g領域中,短短兩三年就出現了新水墨和抽象藝術兩個熱點,這兩個熱點也是調整的一部分?,F在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只要是好的藝術家的好作品,在任何時候都是備受追捧的對象?!彼卫^瑞認為,多數青年藝術家當前面臨現實的困境,但生存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創作上的探索以及展覽的機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