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兩岸故宮聯合推出的“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本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90年院慶的系列展覽之一,屆時將展出郎世寧的《百駿圖》《八駿圖》《孔雀開屏圖》等珍品,而故宮博物院所藏的8件郎世寧作品也將赴臺參展。此外,臺北故宮博物院亦向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意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老院等商借郎世寧的畫作一并展出。
意大利人郎世寧在青年時期受到過系統的繪畫訓練,后來加入耶穌會。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時來華傳教,隨即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郎世寧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余年,曾參加圓明園中歐式宮殿的設計工作,并在園內建筑上畫油畫。他精于肖像、花鳥、走獸,尤工畫馬。并引進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創的明暗寫實畫法,改用膠狀顏料在宣紙上作畫,也就是今日的膠彩畫作法。
郎世寧的作品將西方繪畫技法與中國的傳統筆墨相融合,注重透視關系與明暗對比,畫面突出立體感與透視感,代表作品有《嵩獻英芝圖》《哨鹿圖》《萬樹園賜宴圖》等。在康熙至乾隆時期,郎世寧與王致誠、艾啟蒙等外籍畫家皆受到皇帝的重用,其繪畫技藝對宮廷畫家的畫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