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廣桐的自作詩書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22]
古人云:“志于道,游于藝”,也就是說,一個人首先應當把主要精力投注到為國為民的事業上,同時通過文藝活動來寄托情感,陶冶性靈。這是傳統文化中理想的人格境界。最近,拜讀了李廣桐先生的自作詩書法作品。其詩其書堪稱是對這一人格境界的極好體現。
李廣桐歷任河北三河市常務副市長、中共三河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務。在數十年的工作實踐中,他勤勤懇懇,正直坦誠,令人欽佩和敬重。工作之余,他在文學和書法上表現出深厚的修養與敏捷的才華。其新作《送友人》詩云:“揮毫重書百夫雄,號喚風雷起臥龍。數載深謀興邦策,一心遠慮富民經。傾汗冀北肥勁草,瀝血燕南垂丹青。莫愁歲歲多霜鬢,且喜處處有親朋?!笨梢钥闯?,這位“友人”是一位領導干部,雖然已鬢發如霜,但仍在辛勤工作。詩句中所表達的情感真切樸實,感同身受。其實,對于熟悉李廣桐的朋友來說,作者所描述和表現的內容,也是他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的寫照。
中國古代歷來有“詩為心聲,書為心畫”的說法。李廣桐這首包含真情實感的《送友人》,既為我們展示了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公仆形象及其無私奉獻的胸襟,也可看作是作者的志向所在;而再經過作者獨具特色的書法將其書寫出來,更加具有互為生發、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了。從這個意義上體會,書法作為一門抒情達意的表現型藝術,在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發揮。
李廣桐在書法藝術上實踐多年,技藝已相當純熟。從這件《自作詩送友人》可以感到,其用筆技巧十分嫻熟,點畫流動而富有輕重燥潤的節奏變化;在結構體勢上,作者充分利用字形固有的繁簡疏密特征,通過行草相間、大小穿插等處理手法,在深厚從容的基調中營造了虛實相映、錯落紛披的生動效果。其率樸自然的風格,體現出作者對技巧規律的把握運用以及隨形布勢的應變化解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不僅僅來自于長期的臨摹經驗和摸索積累,同時更有賴于平時的思考感悟與歸納操練,這是決定其作品能夠超越一般的書寫活動并進入藝術創作層面所必不可少的修養支撐。而詩、書的有機結合,更加強了作品的統一感以及讀者理解上的完整性。
書法雖然只是李廣桐工作之余陶冶心情的一項愛好,但自身的才華與勤奮精神已使他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卓然不俗的成績;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大展并獲獎,多次赴國外展出并被收藏。如今,他身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同時兼任三河市書畫院院長、廊坊市書協名譽主席等職務。相信在新的世紀里,李廣桐的書法創作將會朝著明志見情、人書俱老的理想境界不斷邁進。 劉恒 人民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