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紫砂器的款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25
      紫砂器的款識是物質文化同精神文化的結合點,也是特定作者及年代標志和象征。它在歷代紫砂器的研究中與器形、泥質、制作工藝及燒制工藝一樣,也是鑒定年代、作者不可忽視的一個重組成部分。因此了解歷代紫砂款識的基本特征和規律,如款式、內容及工藝手段和字體等,可以為紫砂器的鑒定和辨偽提供科學的依據。

      紫砂器的款識最早見之于明代正德年間供春所制壺上的刻款“供春”二字。不同時期紫砂器的款識,具有不同時代風格,經歷了由毛筆題寫、竹刀刻劃至印章鈐印的工藝演變過程,同時其內容也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文化、民俗及社會發展的變化歷程。

      紫砂器款識的表現方法有兩兩種,,一是在素胎體上用刀刻劃文字或符號;另個就是將印章印于半干的素坯上,明代周高起所作的《陽羨茗壺系》記載:“鐫壺款識,即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用竹刀劃之或以印記?!笨梢娪】罘椒ㄗ悦鞔鹁陀惺褂?。

      刻劃款識,由于使用竹或鐵等不同工具和刀法不同,由此也產生了不同的款識效果。一種為等線體,每字的筆劃粗細基本相同,有用圓珠筆書寫的效果。另一種為頗具書法效果的楷書或行書體款識,但大多為后者。由于當時宜興一部分制壺藝人自己寫不好字,所以只好請人落墨鐫款。于是當時也就出現了如陳辰等鐫高手。

      到了清代印章款和刻款共存,但印章款使用的比較普遍,文人雅士撰銘則用刻款。由于用刻款要求具備一定的書法基礎,一般工匠很難達到。當時紫砂壺日益被時人喜愛,刻款速度不能適應批量生產的要求,因此刻款也逐漸被印款所取代。印章款識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瓦當形、葫蘆形等不同造型的陰陽文印。

      紫砂器的款識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其主要內容為制壺者的姓名字號,這也是紫砂器款識的一個主要特點。其他還有干支紀年款、堂名齋號款、監制定造款、商號店號款、詩詞吉語款、地名款、記事款、圖案數字款等等。其姓名字號款還有幾種不同形式,有只用姓的;有只用名號的,如刻款的“大彬”等;有姓加名或號的,如印款的“陳鳴遠”、“顧景舟”等;有名號加制(造、制陶、制壺……),如“孟臣制”、“景舟制陶”等;有姓加名號加制(造),如“李茂林造”、“時大彬制”等;還有地名加姓加名加制的,如“陽羨楊彭年制”等等。

      紫砂器的款識可以說是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器物的各個不同部位,款識文字的排列方式也不盡相同。

      明代紫砂壺的制作者和定制者大多把款識放在把下、壺腹、壺底。清代以后落款的位置較之明代又多了幾處,有蓋上、蓋內、流(壺嘴)下等部位,但以蓋內、把下、壺底最為常見,刻陶者多在壺腹鐫刻后落款,并成為當時乃至現在制壺落款的一種模式。明末清初店號的印章款大都落于蓋上,蓋內多為工匠、監制定造者的印款。工匠的印款有只印一名的;也有一姓一名兩個印款的。監制者多為一個印款,同工匠款分列于蓋內兩側。一般只有工匠的姓或名款落于或流下。大凡與紫砂器有關的人或單位都有可能在壺底鐫刻款,如制陶者、定制者、監造者、店號、紀年、地名、記事等等。由此可見,如果我們講“紫砂款識遍器身”,一點都不夸張。

      紫砂器款識的字體,楷書為流行于明代刻劃款識的主要字體,約在明末清初逐漸為印章款所取代。印章款的字體中最常見的是篆書,也有部分人使用楷書,而隸、魏、行草等則多見于銘文。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