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感”在當下中國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沒錢人因缺錢而沒安全感,有錢人因有錢而沒安全感。近來大舉涌進拍賣藝術市場的企業家們或許就是那些尋求安全感的有錢人的代表,安全感永遠都是這些人最缺乏的,無論是移民潮,還是投資藝術品的潮流,其實都是在追逐安全感的產物。
企業家成“高端玩家”
金錢所結出的果實,總是格外的引人矚目,尤其是金錢及藝術結合之時。金融危機后,大批企業家開始進入收藏領域,溫州財團、民企老板、金融大鱷和房地產商人,一再地成為了各種拍賣會的“高端玩家”。短短幾年,就制造出一次又一次的拍賣神話。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富豪及企業家們對藝術品的需求究竟來自何處呢?如果把富豪們放在馬洛斯理論的尺度上衡量,其實答案明顯。當生理和物質的需求獲得滿足后,接踵而來,就是安全。
企業家的財富焦慮
固然,中國開放30多年迅速暴富的億元、十億富豪,乃至百億千億的富豪數量正在急速增長,對他們來說,財富增長同時,更多的和“原罪”相關的命題也正在發酵,更重要是,企業家們盡管獲得了巨額財富,但也隨時都有失去的風險,許許多多不正當及看似正當的理由,都能讓他們財富消失,重回起點。
所以,安全感永遠都是企業家最缺乏的,不論是前期的移民潮,還是投資藝術品的潮流,其實都是在追逐安全感之下的產物,它的背后,映射的都是企業家們的財富焦慮。
沒有什么“企業家接管藝術品”的問題,一個正常市場,藝術品投資的風險要遠大于實業。也沒什么“企業家開始注重品位”問題,大多數中國企業家,還沒到追求品位的時代。
他們尋找的,是財富安全。拍賣會上的“富人游戲”的秘密,正在悄無聲息的隱藏財富。一幅一億書畫,不論是放在個人的收藏室里,還是放在企業的博物館里,都從流動資產變成了固定資產,年年都會折舊,現行稅法并無藝術品的規定,更多時候,計算在“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工具”中,折舊年限5年,五年后,1億的資產“合法”消失不見。
對于企業家來說,盡管藝術品市場也同樣風險很大,但總要比平白無故地消失要安全得多。而對社會來說,企業家們把錢拿來買書畫古玩,總比把錢轉移到海外要容易接受。
有人道出其中玄機,大多數富豪購買藝術品的第一目的,并非因為藝術本身,而是為了抵御市場的風險,包括通脹在內的許許多多可預測與不可預測的風險。這些內地富豪們,往往不顯山露水,在藝術品拍賣的世界,他們常常隱忍不發,但每發一次,卻大多都能中的。而且,從最開始的個人行為,已經逐漸發展成規?;馁Y本運作。
企業家們,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們成為藝術品收藏的生力軍,他們把財富悄然“隱藏”,固然值得注意,但更值得思考的是,這個沒安全感的世界,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