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春拍,市場調整的大環境下,相較于中國書畫的多件精品和瓷雜海外市場的活躍,現當代藝術板塊的疲弱態勢愈發明顯,僅從市場走勢來看,連續三個拍賣季成交總量持續下跌,本季度的成交情況猶如2012年春,進入回調觸底的階段,目前未明顯看到上升跡象,預計調整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據報道,一幅由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于1906年創作的價值約2500萬歐元的畫作近日在法屬科西嘉島因涉嫌走私而被法國海關當局扣留。這幅被定義為西班牙國家文化資產的作品目前所有者為西班牙銀行家杰米博廷,他一直嘗試獲取出口許可但未能如愿。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國際一線名家名作價格居高不下,一直受到包括中國買家在內的眾多“土豪”追捧,有的賣家自然著急出貨。反觀國內市場,整個現當代藝術板塊縮量明顯,有賣家甚至將2010年身價高達千萬元的作品“腰斬割肉”,只有部分早期精品表現較為堅挺。
跌跌不休去泡沫
根據多位業內人士的市場判斷,這是一個去泡沫化的階段,市場正在向穩健經營、真實成交的行情發展。2015年春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現當代藝術板塊成交慘淡,規模大幅縮減,呈同比下降趨勢。
雅昌數據顯示,本季度上拍量比2014年春減少1111件,為7939件;成交4250件,同比減少1876件,而成交總額比去年同期下滑44.17%,為27.49億元。這和市場的整體容量縮小有密切的關系,本季度有32家拍賣公司未舉辦現當代藝術拍賣會,專場縮減84場。此外,現當代藝術整體成交率有所下降,成交率僅為58%,反映出市場調整期大資金鎖定精品的同時,普通拍品需求減弱。
對比去年和今年拍賣數據,高低兩端價位拍品數量比去年同期變化不大,中端價位拍品數量則縮減明顯。其中,1000萬以上高端價位的作品有38件,比去年同期僅減少了2件;500萬至1000萬價格區間作品共有59件,比2014年春拍減少37件,市場份額與2014年同期相差甚遠,下滑42%;100萬至500萬元價格區間的作品有244件,同比減少96件,成交額下滑32%。由此看出,在高端標的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支撐市場購買力的中端拍品表現乏力。
前幾年走出“瘋?!毙星榈闹袊敶囆g板塊仍處于慢熊之中,動輒過億元成交的盛況難以再現。行家吳先生表示,跟其他大門類相比,本來國內堅定追捧當代藝術的人就要少一些,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純粹是因為當年看到賺錢效應貿然重倉殺入的,這些資金如今都成了“高位套牢盤”,雖然十分著急卻等不來新的“援軍”。
流拍、腰斬都不少
春拍數據顯示,成交價在500萬元以上的作品僅有26件,相比2014年春減少了36件。中國香港蘇富比與當代藝術有關的20件作品中就有8件流拍,流拍率高達40%,其中不乏風靡一時的曾梵志、張曉剛、劉野、岳敏君、劉小東、葉永青和王沂東等人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毛旭輝的《92家長》在2010年曾在佳士得拍出1019萬元,如今委托人卻以587萬元的“腰斬”價“割肉”。很明顯,資金的偏好發生了轉移。市場專家李蘇橋認為:“關注西方大師與印象派的中國藏家很難對中國當代藝術再投入熱情,所以客觀上的確有幾個大買家撤了。另外,新資金很難為老資金埋單,現在的市場面貌是在中國當代藝術板塊,絕大部分新錢只為市場中新藝術品板塊埋單?!?br/>
中國嘉德油畫部總經理李艷鋒認為:“當代藝術部分作品價格較低甚至不被認可,原因是他們的作品創作樣式化、情感貧瘠化,作品面貌一直變化不大,創作題材已經與當下的生活環境產生距離?!?br/>
這同樣也是寫實油畫所面臨的現狀,本季,寫實油畫延續上季盤整,百萬以上的寫實油畫比去年減少了半數,僅成交45件,中國寫實畫派30指數下滑幅度大,同比下滑29%。
資金流向
老油畫相對堅挺
既然偏好發生轉換,那么資金去了哪兒?答案就是早期精品。前兩年寫實油畫的高峰期已過去,早期油畫則成了如今支撐現代單藝術板塊的主力軍,不僅相對抗跌,還有補漲表現。本季度,價位百萬以上的拍品有342件,其中早期油畫作品占據三分之一,2015年千萬以上的拍品共有38件,早期油畫起到了救場的作用,成交31件。
業內人士認為,趙無極、朱德群、常玉、吳冠中四位大師的精品依舊獲得市場認可,作品成交額共8.56億元,相當于現當代藝術板塊總成交額的三分之一。其中,吳冠中的《紅梅》拍出5393萬元,《木槿》在北京保利以6900萬元成交,成為本季現當代藝術板塊最高價拍品。而之前不溫不火但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名家作品表現也比較穩健,吳大羽、關良、王濟遠、陳蔭羆、古元等早期大師的作品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吳大羽上漲60%,關良上漲149%,古元上漲29%。
此外,持續挖掘老油畫的北京匡時、北京翰海等拍行推出多件古元作品,成交良好,本季古元作品上拍量有36件,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之多,其中,北京翰海推出古元創作于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水彩作品,此次150幅水彩作品作為一個標的,最終以1702萬元成交。
吳先生表示,對于了解美術史的人來說,早年留學海外的一批老油畫家接受了西方學院派的熏陶,無論是理論還是技法都相當過硬,潛心研究創作后,作品的風格有了一定變化,不斷創新。對他們的作品價值認定不應只停留在歷史文獻層面。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