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傳訊

    阿富汗古文物遭劫難:硝煙漸逝魂兮歸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7-28
    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因遍布石窟和佛像,有“眾神之谷”的美譽。不久前,那尊曾被炸毀的“塞爾薩爾”大佛在舊址重現光影——夜空中,大佛金燦燦的光影分外明亮,令當地民眾激動不已。

      2001年,塔利班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執意炸毀了兩尊最大佛像,其中就包括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塞爾薩爾”大佛。蕭瑟山風襲來,大佛被炸毀后留下的巨大洞窟回蕩著凄涼的聲響,好似人們無盡的嘆息。

      歷史文化的記憶并沒有因此消逝。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巴米揚遺址列為世界瀕危文化遺產,今年6月,巴米揚被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定為2015年南亞文化之都。不過,很多人心中還有另外一個愿望,這就是令佛光重現。

      中國探險旅游愛好者張昕宇、梁紅夫婦及其團隊作出了不凡的貢獻。他們在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許可后,通過喀布爾大學的阿富汗歷史研究中心,尋找 當年佛像面孔和外形,利用建模和建筑投影技術,再現“塞爾薩爾”光影。他們表示,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喚起當地民眾對于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阿富汗被稱為“亞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便是東西方文化的匯集之地,不乏文化瑰寶。由于連年戰亂,其國內不少文化遺產遭到破壞,文物也被盜掘和走 私。據報道,阿富汗至少有2000處國家文化和藝術遺產慘遭破壞。雖然阿富汗政府嚴厲打擊走私,并努力追繳和保護文物,但挑戰依舊嚴峻。畢竟,對戰亂中的 阿富汗人來說,保護文物遠不及滿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更緊迫。

      無盡的戰亂,早已讓太多的精神缺失。正因如此,“塞爾薩爾”大佛的光影重現,也折射出彌足珍貴的精神力量?!斑@是個歷史性時刻,喚起了我們對歷史的記憶……盡管光影遠沒有把佛窟填充,但它仍然提醒我們,大佛還活著?!卑兔讚P居民賈瓦德深有感觸地說。

      阿富汗政府已成立歷史遺產保護委員會,積極履行保護文物的職責,并通過發布流失文物紅色名錄,與警方通力協作打擊走私,同時呼吁民眾上交散落在 民間的文物,由此搶救了一些珍寶。專家估計,如果阿富汗的文化和旅游產業能夠得到有效開發,每年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由此來看,保護文物,也將為阿富 汗的戰后重建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銘記歷史、珍視文化的國家,才具有生命力?!边@是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門前一塊石碑上的話語。對本國文物的保護,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守護 精神家園的寶貴財富。在北約撤軍的背景下,阿富汗的重建之路并不平坦。對于一個渴望浴火重生的國家來說,現實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固然重要,但對自身歷史文化 傳統的追尋和繼承,也是不可或缺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