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流失法國回歸文物"故居":考古不息追索繼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7-19]
“這開了一個好頭,證明通過證據的搜集和多方努力,流失的文物還是能夠被追回來的?!备拭C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18日告訴中新社記者,流失法國二十余載終于回歸的這些文物只是從大堡子山流失的一小部分,目前所掌握流失境外的文物線索已知有近百件。
近日,出自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的32件秦國金飾片,在流失境外20余年后回歸國內。作為中國首個通過官方依法成功追索文物的案例,這加速了在此被盜并走私出境的大量其他珍貴文物的追索和回歸。
18日,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部門聯合組織“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記者團采訪”活動。盛夏7月,分布于山腰間的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被郁郁蔥蔥的林木和怒放的野花團團簇擁,幾處正在施工的考古現場忙得熱火朝天,而一些曾遭盜掘留下大小洞穴仍隨處可見。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經考證屬兩周時期中國古代城邑、墓葬遺址,系秦開國國君秦襄公或其子文公夫婦陵墓,是秦國第一大陵園——秦西垂陵園,2004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禮縣當地村民挖“龍骨”(即動物化石,是一種中藥材)時意外發現一些古代墓葬,由此出現了盜墓活動。到1993年,盜墓活動加劇,大量珍貴文物流失。
據甘肅省文物部門介紹,大堡子山遺址被盜后,大量文物被轉賣并非法走私至海外。1993年以后,這些被盜文物陸續在美國、法國、英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出現。中國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開啟了艱苦查找的歷程。
中新社記者了解到,在各方艱苦追尋流失文物“足跡”的同時,官方對于大堡子山遺址保護和考古發掘的步伐從未停歇。尤其是自2004年以來,通過對秦進入中原前的主要活動區域西漢水上游、清水河流域開展了系統的考古調查,新發現與早期秦文化有關的古遺址、古墓葬近70處。
“這是目前在大堡子山遺址發現到的年代最早的西周晚期時的墓葬?!痹缙谇匚幕摵峡脊抨牰Y縣大堡子山工地項目負責人侯紅偉18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這是目前正式發掘的大堡子山遺址年代最早的秦人宗族墓葬,但尚不清楚它與秦公墓之間的關系。
侯紅偉表示,當地考古發掘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弄清楚大堡子山城址建筑與大墓的關系,以及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城?是當時秦人的一個都城?或者是其他性質的城址?但這些到現在還不太清楚,需要進一步考古去證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