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烏木之爭拷問國有的邊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7-14
    到手的寶貝得而復失,大抵是世間最倒霉的遭遇之一。廣東惠州的林先生就攤上了這檔子事。林先生花錢從江底撈出44根陰沉木,估價50萬元以上。正在與買家談價格時,當地警方介入,初步認定為烏木,暫扣了去。

      烏木歸誰?有人說應該歸林先生,也有人認為應該歸“國有”,坊間議論紛紛,且持不同意見者都能找出各自的法理依據。孰是孰非尚待權威認定,但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的說法卻值得關注?;莩菂^文廣新局一位官員稱,“如果是烏木,就有經濟價值和考古價值,肯定屬于國家財產。如果經鑒定不是烏木,只是一般的木頭,沒有什么價值,就可以歸還給發現者?!?br/>
      同一物件,如果珍貴、有價值就歸國家,不值錢就歸發現者,這是什么邏輯?國家對無主物的所有權難道可以隨意選擇,挑肥揀瘦之后再決定要與不要?現實往往就是如此。在四川、廣東的很多地方,農民從地里挖出烏木,公開隨意買賣的現象很普遍,大多數人不會遭遇“被國有”的尷尬,可一旦挖出的東西相對珍貴就會招來麻煩。地方上又是出動警力盤問,又是進行鑒定、研究,積極得很哩。這種“選擇性執法”,不是與民爭利是什么?

      權力并不總是絕對至公無私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個重要指向就是以法律約束公權力,使之不能趨利和任性。這一方面有賴公眾的監督,一方面需要健全的法律。

      近年來接二連三的烏木權屬之爭,根子就在法律規定的模糊,類似烏木這樣的無主物到底怎么定性,是天然孳息、礦產資源、埋藏物、文物或是其他?其權屬如何確定?規定不夠清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政府怎么處理都有理”,這種規定上的模糊性造成的是操作上的隨意性。有關部門不較真兒,挖出來的東西就歸百姓;一較真兒就歸國家所有。老百姓(603883,股吧)只能被動“看政府的心情”,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法治不彰的病態。

      當務之急是完善法律法規,廓清“國有”邊界。國有不是一個無遠弗屆的概念,國有與私有應該有相對明確的界定。不能讓國家所有的外延無限擴大,更不能總是要求老百姓“損私就公”,把所有意外所得都交給國家。那樣的要求在計劃經濟時代或許可行,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入社會肌體的今天,顯然不切實際。時代在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合法的權利、利益,我們的有關法律法規、行政思維也應該有所改變。

      中國的現代物權制度還不完善,頒布《物權法》只是一個起步。如何更有效保障公民私權,廓清國家所有(乃至“省市所有”、“縣區所有”、“鄉鎮所有”)的邊界,讓法律清晰而有力地界定權屬、定紛止爭,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