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緙絲”巨作《觀無量壽經》耗時十年完工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6-25]
南京6月24日電 (記者 周建琳)緙絲巨作《觀無量壽經圖》24日正式亮相。該巨作僅全程繪制的緙絲用稿就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再造機配色,由五位緙工師傅跨度七年近萬的工時完成了這幅獨幅的緙絲作品,堪稱“十年筑一件”。
觀無量壽經是凈士宗的重要經典之一。作為緙絲再創作的巨作(高4.6米寬4.8米),作品有佛像人物581名,樓閣蓮池,寶幢,飛天,密布整個畫面,內容龐大,各區各段有經書要義旁白。用色一千六百余色。
“這是我從業緙絲26年以來,最巨幅,最用心,團隊付出心血最多的一幅力作?!闭驹诘木拮髑?,主創人員陳文十分感慨,緙織是個漫長的類似修行的過程,漫長而枯燥,來不得一點差池。陳文期望,通過這幅作品,能引起社會各界更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非遺的傳承。
陳文是禎彩堂緙絲技藝館創始人。該館2010年復制的宋代緙絲精品《牡丹圖》入選世博會中國館,2010年起修復完成大幅明代緙絲精品《群仙祝壽圖》《百子圖》。從2010年起以受邀,分別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的佛光緣美術館辦主題緙絲展。
親眼目睹巨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緙絲織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王金山給予高度的評價,稱其是體現蘇州緙絲水平的精品佳作。王金山在接受采訪時坦言,緙絲因其費工費時,易學難精,面臨即將失傳的窘境。該作品讓他看到了蘇州緙絲現代傳承與發展的希望。
據介紹,緙絲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手工絲織物,起源于漢、魏,興盛于南宋,其主要特點是“通經斷緯”,圖案與底色間呈現一些斷痕,猶如刀刻,因此被人稱為“用刀刻成的絲綢”。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2009年9月,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