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記有沙塵暴事件漢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28]
新華網蘭州電(記者張燕) 記者日前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甘肅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的研究近日有重大發現,從該遺址出土的一塊漢簡上記載了有關當時敦煌地區發生沙塵暴的事件,從而成為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件“沙塵暴文物”。
甘肅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與安西縣之間的交界處,1987年被考古工作者發現。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對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懸泉置
遺址進行了清理和發掘,弄清了遺址性質與作用,并獲得了以簡帛文書為主的大量文物。
1993年,以研究員何雙全為首的甘肅省考古所漢簡研究課題組開始對發掘出的漢簡進行全面整理研究。近日,專家在研究一塊西漢時期的漢簡時發現,該漢簡上記錄有一件“遺車失馬”事件,其中部分內容提及一種災害性天氣,正是當今廣受全球矚目的沙塵暴天氣。
據何雙全介紹,這塊寫有沙塵暴的漢簡是一封官方文書,其內容大致是關于一個丟失車馬事件處理情況的記錄。漢簡上詳細寫有某官府派一人出行執行公務,并配備有一車一馬,后該人中途歸返,向上級稟告說他在路過敦煌地區時突然遇到很強的沙塵暴,大風和沙土刮壞了車,還使架車的馬受驚跑丟,該人也因此受傷,只得步行返回。
何雙全說,不知為何原因,類似沙塵暴這樣的自然災害,《漢書》等重要歷史文獻都沒有進行記載。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沙塵暴天氣近年來受到了海內外的密切關注,但沙塵暴并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我國西北地區的很多老百姓都反映,在自己很小時候就見過沙塵暴,有些人還聽父輩們講過沙塵暴的事情,一些氣象專家也提出沙塵暴天氣已有很長歷史,但究竟沙塵暴是于何時何地產生的,一直沒有答案。因此,此次發現的記有沙塵暴的漢簡,就成了我國可以證實沙塵暴歷史的珍貴文物,為氣象、地理等自然學科的研究提供了真實的資料和左證。(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