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國學教育官員不僅為反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6-16]
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官員激活“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文明的DNA,幫助官員砥礪品格、自我凈化,增強自身免疫力,進而達到“不想腐”的境界。對官員進行國學教育,不僅是為了提高官員自身素養以預防腐敗,更是要讓官員為推動國學走近民眾做出表率。
《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昨天出版,國學有望成為中國各級領導干部的研修課程。全系列教材從修身之道、處世之道、廉政之道、執法之道、天人之道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與當代行政管理的內在聯系,教材體現了“為人修身、為政以德、為官有法、公正和諧”的新時期執政理念。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但自鴉片戰爭之后,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沖擊下,中國社會在接受“西學東漸”的同時,也疏遠了傳統文化。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被逐步淡忘,包括許多官員在內,當今社會一些人出現了精神危機、道德滑坡等問題?;谶@樣的現實情況,近年來,領導干部要多學國學、提高自身素養的呼聲不斷升高。
當前,在打“虎”拍“蠅”、反“四風”的高壓下,腐敗蔓延勢頭有所扭轉,但樹倒根在,重壓之下花樣翻新,防止腐敗反彈的任務仍然艱巨。反腐敗斗爭的最終目的,是要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除了依靠制度建設,也離不開思想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通過自省、慎獨、養浩然之氣等自我修養來提升人生境界,傳統文化同時強調為官者要“為政以德”“廉政以立身”。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官員激活“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文明的DNA,幫助官員砥礪品格、自我凈化,增強自身免疫力,進而達到“不想腐”的境界。
對官員進行國學教育,不僅是為了提高官員自身素養以預防腐敗,更是要讓官員為推動國學走近民眾做出表率。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正是本著這樣深刻的認識,近年來,包括官員國學教育在內的傳統文化教育,正在整體推進中。至2015年5月,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等的研發工作,教育部門還首次提出,中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
穩步推進國學教育的舉措,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支持。但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不要讓千年文化成為學生成長的包袱,成為中國對外學習的絆腳石”。這種質疑看似有些道理,其實是皮相之論。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傳統文化都在那里,在言談話語,在字里行間,在潤物無聲之中影響著你。國學教育對中國人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對早已存在于自己血液中的“根本”,進行系統的尋找、梳理和審視。一個人看不清楚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也無法知道自己應向何處去,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學習傳統文化不僅是尋根之旅,也是尋回自信的旅程。一個人沒有起碼的自信,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一個國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自信更是必不可少。
近年來,表現形式豐富的“國學熱”在民間不斷升溫,此次從國家層面推進的國學教育,對“國學熱”現象既是呼應也是引領。國學蘊含著中國人完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構成了國家的文化底蘊,“國學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傳統文化充滿溫情的致敬。當然,表達敬意并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通過國學教育達成多元開放的文化心靈,汲取傳統經典中自強不息的進取意識,用之于當代社會并實現“創造性轉化”,才是盡善盡美之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