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縣漢墓群慘遭毀滅性破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6]
《南國早報》全州訊(記者覃世默):全州縣鳳凰鄉有100多座距今2000年左右的漢墓群,也是該縣境內迄今為止發現的30個漢墓群中的第二大漢墓群。自1992年以來,有近10個磚瓦廠擁進這里吞噬這片漢墓。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考古學家稱:這個記載著2000多年前文化史跡的古墓群已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鳳凰鄉龍尾巴古墓群位于興安與全州交界處,距離界首鎮紅軍長征渡過湘江戰役紀念堂不足10公里。
4月17日下午,記者隨同自治區文物工作隊一行7人驅車千里來到龍尾巴古墓群,走進這個5年前已被劃定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土丘時,放眼望去,觸目驚心:這個占地面積達3.75平方公里的古墓群,已被挖得千瘡百孔,只留下一條條10多米寬的深溝。有些磚廠甚至采用推土機取土,在鳳凰鄉紅磚廠的北側,一輛推土機正從50米外往磚廠送土,機頭過處,只剩下一片片平地。到處可以見到散落在地上的青灰色的墓磚以及淺棕色、布滿細格花紋的陶片。
據考古學家介紹,嶺南地區古代最早的郡——西漢早期的長沙國零陵郡遺址就在這附近。1962年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了這個占地面積達3.75平方公里的古墓群,據當時估算,這里有100多座距今2000年左右的漢墓群,也是全州縣境內迄今為止發現的30個漢墓群中的第二大漢墓群。1989年,該墓群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升格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片古墓正在慢慢消失,自治區文物隊的覃義生隊長心痛地說:“這里已有80%以上的古墓被破壞,是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中被破壞最嚴重的一處?!?br/>
記者在現場看到,龍尾巴古墓群保護范圍內,幾乎成了磚瓦廠的“集中地”。粗略統計,僅這個不足1萬平方米的土丘上(古漢墓群主要分布區)就有10多家。
對全州縣鳳凰鄉龍尾巴古漢墓遭受嚴重破壞,當地的全州縣政府也感到震驚。4月18日,全州縣政府特地邀請采訪此事的本報記者和廣西電視臺記者召開專門會議,就此事作了通報。會上,負責該項工作的全州縣王和生副縣長表示,堅決取締在古漢墓群取土的磚瓦廠,并要求業主限期內全部撤出,已造成破壞的按文物法予以處罰,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4月20日,在龍尾巴古漢墓上非法取土的10家磚廠已被勒令停產。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