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專家呼吁走出怪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3]
北京電 “世界遺產名錄”中,舊石器時代的地 點屈指可數。而中國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卻名列其中,1987年被批準成為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由此,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保護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 的關注。
承擔“北京人”遺址管理任務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最近在北京 組織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保護專家座談會”。與會的人類學、考古學、地質學以及 文物保護專家對遺址的現狀和未來出謀劃策,形成的基本共識是:“將周口店遺址保存下 去是我們的巨大責任,我們不能愧對子孫后代!”
“北京人”頭蓋骨為中國贏得現代科學的第一枚金牌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首先提出要解決“周口店”的定位 問題。他說,周口店的文物保護與科研密切相關。同時,古人類遺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 地,不能以賺錢為目的。他認為,讓一個古人類遺址去自負盈虧很困難,基礎科學領域一 味強調同經濟效益掛鉤很有害處。
周口店遺址于1921年被西方科學家發現并進行試掘。1927年中國地質調查所 與美屬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下對遺址進行連續10年的大規模發 掘。1929年12月2日,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發掘出第一具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 化石,次年發現并確認大量石制品和人類用火遺跡。這些發現震驚了全世界。1936年 11月,賈蘭坡連續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一舉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古人類學研 究的中心。
周口店共有系統編號地點26個,其中8個分布在龍骨山上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在第 一地點發掘出代表40個個體的直立人階段的頭骨和肢骨化石,在第四地點出土一枚早期 智人的牙齒化石,在山頂洞出土代表8個個體的晚期智人頭骨和體骨化石。在另外一些地 點還出土了十幾萬件石器和大量的更新世動物化石。在第一地點保留人類最早的有控制地 用火的證據,在山頂洞則出土目前中國最早的墓葬和裝飾品。
周口店遺址距北京繁華鬧市西南50多公里,記者去年在一次實地考察中看到:遺址 地層剖面出現了土蜂筑的蜂孔,山頂洞人遺址的堆積物出現了滑坡,猿人洞遺址上雜草和 樹木叢生。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仍極具科研價值
據專家介紹,周口店地區地處西山山脈與華北平原的交匯地帶,洞穴、裂隙發育,更 新世堆積豐富,地下仍埋藏著未被發現的科學資源。即使是已發現和發掘過的地點,在第 一地點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堆積原地矗立;其它諸多重要地點的發掘工作也多是淺嘗輒止。
?。保梗梗赌曛?、法學者在法國電力公司的幫助下對龍骨山進行了物理勘探,證實在石 灰巖山體內諸多洞穴和裂隙中存在豐富的土狀堆積,表明遺址核心區仍然蘊藏著豐厚的科 學資源和繼續發掘的巨大潛力。
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曾恢復對周口店的發掘。盡管沒有大 規模的考古發掘,但小型試掘、對剖面的清理和取樣,對年代、環境、沉積學研究和古人 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
國際學術界一直將研究的目光瞄準周口店,許多西方學者和研究機構多次表示想與中 國學術機構合作研究、重開周口店發掘的強烈愿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古人類學家吳新智 說,國際古人類學研究重心目前已西移非洲,但周口店的地位與價值并未動搖,相反卻越 來越成為非洲以外古人類遺存的代言人。他認為,周口店仍然站在國際科學研究的前沿, 源源不斷地為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和第四紀地質學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和學科生長 點。因為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東亞地區,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與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 在周口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對人類起源、演化和文化發展的進一步研究仍然離 不開周口店。
周口店曾是吸引世界級科學家和造就青年人才的基地。解放前至少有魏敦瑞、步達生 等7個國家的著名科學家在周口店長期工作過,中國著名科學家楊鐘健、裴文中、賈蘭坡 等也在此地脫穎而出。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副司長宋新潮認為,這本身就說明了“北京 人”遺址的重要性。它對未來中國乃至世界古人類學的發展必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科院擬在周口店設立現代化研究中心
科研工作今后仍將是周口店的“金字招牌”,如果離開了活躍的國際學術交流以及最 新的科研成果,周口店僅僅作為一個供人憑吊的場所,那就太浪費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了 。
曾在周口店從事多項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祁國琴說,解放前有關周口店出土 化石的專著達130部,解放后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220部。一個遺址出產如此多的科 研成果,這在世界上也是鳳毛麟角的。她同時大聲疾呼:周口店的化石種類繁多,有魚、 鳥、哺乳類和人類,應該盡快展開新一輪的研究。
周口店遺址有別于其他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的地方在于它蘊藏著巨大的科學資源,仍 然具有繼續發掘和深入研究的巨大潛力。探討和解決東亞地區古人類起源、演化和第四紀 環境等許多熱點問題,也依賴于對周口店遺址的繼續發掘和研究。為此,中科院古脊椎所 設想建立一座周口店古人類學研究中心,使周口店遺址得到有效保護及其研究的持續發展 。
按照設想,這個研究中心代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擁有遺址的發掘權和標本所有權,負 責統籌遺址的發掘、研究、標本保管以及對遺址保護和科普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同時支持 博物館的展陳,更大限度地發揮遺址的公益價值。研究中心將以開放實驗室的模式運行, 對院內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開放。研究中心將擁有優秀的研究人員隊伍,基礎設施完 備,儀器設備先進,代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其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中心。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舊石器學家張森水研究員指出,周口店的發展必須是保護第 一,符合遺址的特點,符合其本身的承受能力;不能過度開發,光盯著旅游資源。他說: “我們再也不能‘坐而論道’了,要有實際行動?!?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黃景略說,周口店周圍環境早在“文革 ”時就受到了破壞?,F在加強保護不能以周口店養周口店。如果中科院和地方政府積極配 合,做好總體規劃,遺址的保護工作一定能得到妥善解決。
制定規劃是走出“怪圈”的第一步
與會專家認為,中科院和北京市對于保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已做了大量工作?,F 在的關鍵是,必須制定科學、謹慎、全面的規劃,向國家申請??钣糜谶z址的保護和科研 活動。
周口店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高星博士坦言“北京人”遺址的保護存在 著體制和管理上的問題。一提及周口店就會陷入進退維谷的怪圈——管理者怕預算龐大得 不到經費而不愿費時費力制定扎實規劃;撥款部門又因為看不到具體規劃、沒有充足理由 而下不了決心大量投資。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邁出第一步,走出這個怪圈,首先把規劃做出來。幾年來懸而 未決的問題不能再拖下去了。我們要對祖先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千古罵名我們承擔不 起,”高星說。
據了解,中科院已拿出一份比較全面的《周口店遺址總體規劃大綱》,供專家學者們 討論。與會專家達成共識:遺址總體規劃必須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和全局性,必 須本著保護第一、促進科研、推動科普和旅游事業發展的原則。一切保護與開發措施應有 利于遺址(包括剖面、堆積和出土文物)的長期保存、科學發掘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以及遺址區建設的長遠發展。
針對遺址保護的規劃具體為:消除工業開發對遺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作用,使遺址周 圍恢復理想的環境風貌;防止或減緩第四紀堆積與史前文化堆積的自然風化、坍塌和流失 ;避免巖壁和頂蓋巖層塌落傷人并對遺址堆積物和景觀造成破壞;妥善保護包括博物館展 品在內的出土標本;消除遺址內各種損毀現象和安全隱患,使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得 以長久保存。
“軟”“硬”兼施,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根據目前的討論結果,專家們比較傾向采用保持遺址原貌的保護方案,曾提出過在猿 人洞和山頂洞加蓋一個密封大棚的方案基本被否定。擬議中的方案盡可能不改動遺址的原 貌,將局部加固、重點剖面保護處理和日常保護維持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此同時, 管理者還考慮在重點剖面和部位建立電子監控系統,使之能對整個遺址進行室內監控,及 時掌握遺址的安全和保護情況,防止火災和人為破壞事故的發生。據了解,遺址的保護是 個系統工程,要實施這個規劃預算估計達億元人民幣。
為適應時代的需要,使周口店與世界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和最重要的古人類遺址的 地位相稱,還需重新修建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保持遺址博物館和專題博物館的性質,用 現代化手段集中展示遺址出土的遺物、遺跡和發現、發掘、研究過程,并輔之以人類演化 和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背景知識介紹,讓觀眾能夠了解周口店發掘和研究的歷史,了解北京 直立人在人類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遠古時代北京直立人的生活方式與環境特點, 使周口店成為普及古人類學和舊石器考古學知識的窗口和基地。
此外,管理者還將對“軟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個在遺址設立的管理處將強化 對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建立健全有關周口店遺址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規章制度,落實責任, 實行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工作人員競聘上崗;對在遺址保護區內采樣、調查、發掘等可 能對遺址保護造成影響的行為,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法規操作,并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 統一領導和協調下進行。
現代人的祖先50萬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吳新智院士說:“面對祖先留下的寶貴 遺產,我們最缺的不是金錢,而是責任感和事業心?!保ㄍ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