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物特展講述藏戲文化歷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5-19]
拉薩5月18日電 (記者 趙延)2015年5月18日是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西藏博物館特別推出了《古韻流芳---西藏博物館藏族戲曲用具展》,向國內外游客講述藏戲文化歷史。
西藏博物館陳列部工作人員程忠紅介紹,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致力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西藏博物館扮演著文化遺產守護者的角色,正努力向“創建可持續發展社會角度”去探索和實踐。
藏戲,被譽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的劇種,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初起源于宗教藝術。在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藏戲除了保留傳統外,也在逐步創新。程忠紅介紹,藏戲對于藏文化愛好者來說,一直關注度較高。所以,特別從該館藏族戲曲文物的收藏品中挑選了36件,進行專題展覽。
程忠紅表示,此次展覽以西藏戲曲的歷史、發展為主要線索,通過館藏藏族戲曲面具、服飾、樂器等實物展示,將藏族戲劇文化內涵進行闡述和解析,并將其傳承與發展貫穿展覽始終,“藏族戲劇的演出與民間習俗、風情、信仰、宗教等文化相伴而生,其體系博大、文化厚重。藏戲中使用的面具造型多樣,生動傳神,服飾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雪域高原特色?!?br/> 同時,藏戲中涉及到種類多樣的戲曲樂器,通常分為民間樂器和宗教法器兩大類別,其中又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居多。
扎年琴,俗稱六弦琴,是藏族古老彈撥樂器之一,也是現代藏戲專業團體樂隊中主奏樂器之一。該展柜前,吸引了眾多游客的參觀。來自內蒙的游客小盧告訴記者,藏戲中的六弦琴與他們內蒙的馬頭琴極為相似,“從中可以看出歷史上,藏族與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交流與交融?!?br/> 另外,西藏博物館還首次推出了《守望傳承——西藏博物館館藏捐贈、征集、移交文物特展》。程忠紅介紹,西藏博物館從開館之初自治區黨委政府、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及相關部門就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文物的征集、保護和研究工作。通過多年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有識之士的捐贈,行政部門的移交等,極大地豐富了西藏博物館的藏品數量,使館藏品的體系也更趨完善,許多文物得到了及時有效的保護。
此次西藏博物館從獲贈、征集以及移交的上千件文物中,特別挑選了120余件文物進行首次展出,這些文物包括宗教法器、唐卡作品等。(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