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作品首次來京展出 梳理奧地利美術百年變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5-03]
(記者李健亞)奧地利藝術家克利姆特曾榮登世界最貴寶座,此次其作品首次登陸中國展出。昨日,“奧地利百年繪畫展1860-1960”在中華世紀壇開幕。90幅作品涵蓋了奧地利19-20世紀重量級藝術家,是三十年來奧地利這一時期重量級藝術家在國內的首次群展。該展將在北京展至7月5日,之后陸續在大連、武漢等地巡展。
西方現代藝術發展中奧地利藝術家有著自己獨特的貢獻,在那里誕生了表現主義的開端——維也納分離派。此次展覽將時間跨度定在奧地利繪畫1860年-1960年,也是為了呈現以維也納分離派為代表的奧地利現代藝術從掙扎到脫離古典主義,再到創新出自己獨特風格的全過程。
為了清晰地呈現維也納分離派從萌芽到成熟的過程,該展以交響樂的樂章為框架,分起承轉合四個部分。該展策展人指出,為了讓觀眾對奧地利藝術有更加完整的印象,此次展覽不僅帶來了國內知名度較高的克利姆特、席勒、奧斯卡·柯克西卡等,也包括了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共90幅,包括素描、速寫、油畫、蠟筆及水彩等。
克利姆特早期作品含古典學院風格
古斯塔夫·克利姆特是奧地利最著名的象征主義畫家、維也納分離派的創始人,被視為奧地利的文化遺產。他作品中的裝飾花紋極具特色,并有大膽的象征寓意。
長期以來,克利姆特的作品不僅受到學術關注也受到了資本的追捧。2006年克利姆特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I》被美國化妝品大王勞德以1.35億美元收藏,成為當時單幅繪畫作品售價世界紀錄。而此次展覽上,克利姆特不僅是首次在大陸展出,也讓觀眾看到了其早期的不同創作,讓我們對克利姆特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展廳現場以“第一樂章-奏鳴曲式”開篇,克利姆特創作于1880年的《克拉拉·克利姆特》便是其早期創作,具有強烈的古典學院風格,與其聞名的鑲嵌繪畫風格相去甚遠。而展出的克利姆特的另一件作品《躺著的裸體》不僅流露了他對開放社會烏托邦式的理想,也讓我們看到其創作的另一特點,那便是主角大部分都是女性。
【小百科】
維也納分離派?這是在奧地利新藝術運動中產生的著名的藝術家組織。1897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批藝術家、建筑家和設計師聲稱要與傳統的美學觀決裂、與正統的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故自稱分離派。其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