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與傳承”論壇舉辦 藝術品鑒證重塑市場秩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4-22]
2015年4月19日,“誠信與傳承:藝術品鑒定備案——天津行”系列活動在天津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顒影ǎ核囆g品鑒證備案論壇及霍春陽作品的現場鑒證備案,吸引了來自天津及周邊地區的藏家、藝術愛好者的參與。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偽作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也是一直困擾著藝術家和收藏家的問題?!爸袊囆g品鑒證備案服務”也就應運而生,力圖從藝術品源頭出發,對藝術品進行真偽鑒定。參加論壇的嘉賓就藝術作品的真偽鑒定進行了探討。雅昌可以說在藝術品鑒證備案中走在了市場前沿。
書畫偽作的現象從古已有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光啟從十幾歲起到八十多的高齡可以說和假畫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談到:“無論是藝術家還是作品在各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時代特征,或多或少在書畫中都會有所流露。藝術家和作品哪一個從來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有其自身的來歷?!辈⑴e出了幾個生動的例子來舉證,指出很多偽作的通病都是想要極力模仿佳作,而不去追尋藝術家和作品形成的過程,因此可以從此處著手來辨別作品的真偽,但在具體的鑒定過程中問題會更加復雜。
藝術品投資、推廣經紀人李笠經常收藏有著錄有流傳在行內被稱為“大開門”的作品。在鑒定藝術品時非常注重作品的著錄,然而,隨著藝術品造假方式的不斷演進,即使著錄也存在著造假現象,他談到:“著錄是判定近現代書畫真偽的重要依據,但有的人會在一本真的著錄中夾入一張假的作品,常常使藏家無從辨別。而當下,藝術品的著錄已經信息化、體系化,鑒證備案就如在公安局輸入的公民信息一樣,可以有效地辨別真偽作品?!?
在當天的論壇結束之后,進行了藝術家霍春陽作品的鑒定備案。據悉,現場共鑒定了30多幅作品,其中4幅系偽作。藝術家霍春陽提到:“藝術品的鑒證備案服務對于現在的藝術市場來說很重要,利于藝術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