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古時說發型多半是在談年齡 弱冠指男子20歲已成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4-14
    小孩子頭發下垂的樣子,后引申為兒童或者童年的意思。
      “髫”容易和“髻”弄混。前者專門用于孩童,而且是用來形容頭發下垂的樣子;而后者主要用于“發髻”,指盤在頭頂或腦后的發結。清代袁枚《祭妹文》中“汝梳雙髻”,指的就是妹妹頭上梳著兩個發結。清代戴名世《姚符御詩序》中“與余垂髫相識,稍長,各游學四方”,說的便是小時候就相識了,等長大一些,便各自游學。其實“召”和“吉”用于發聲,根據讀音便不會將這兩個字寫錯。
      很多古人對年齡的稱呼,都與頭發有關。除了垂髫外,還有總角、束發、弱冠、及笄、黃發等。
      古時孩童,把頭發中分,在頭的兩側束成兩結。因為形狀像牛角,所以叫總角,指的是八九歲到十三四歲。后來人們也用“總角之交”來形容幼年時代就交好的朋友。束發是把總角解散,束成以髫。這時已是成童。開始束發的年齡大約為十五歲,在古代是入大學之年。弱冠指的是古時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禮,結發戴冠。因此時身體還不夠強壯,故稱弱冠。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禮,大約到了十五歲,女孩子就會把頭發束起來,佩戴上笄(也就是發簪),表示自己已經成年,可以許配人家。黃發則是用來形容長壽的老人。古人認為老人發白,白久則黃,因此黃發是長壽的標志。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