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兩年時間修復曾國藩墓園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28]
《紅網》:今日,記者從望城縣文物管理所獲悉,通過文物保護工作者兩年的努力,曾國藩墓的復原修復工作一期工程已近尾聲,具有清朝晚期皇室墓葬風格的曾國藩墓即將以其華麗雄偉的風格展現一代湘軍領袖的風采。隨后墓園修復的二期工程也會繼續進行。
曾國藩墓于19世紀70年代由曾氏子女主持修建。在上世紀50、60年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御碑亭、墓廬被毀壞,曾墓的麻石構件被當地村民移作他用。犯罪分子對曾墓的破壞,使墓地的保護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1992年望城縣文物管理所在當地成立了曾國藩墓保護小組。1993年曾國藩墓被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1998年開始,當地文物保護單位開始規劃對曾墓的復原修復工程。
墓園修復一期工程從2000年初開始動工,分為A、B兩階段。A階段重點修復墓碑、墓圍、墓冢以及古樹圍護;B階段重點完成對墓拜臺、祭臺、前坪臺、上下護坡、石欄、石階踏步的設計和修復。歷時兩年時間,預計近期待專家驗收后一期工程便完工。隨后的二期工程將對神道、牌坊、墓廬和御碑亭等進行修復。
修復完整后的曾國藩墓比其原貌規模更宏大,更壯觀。占地約3000平方米,墓用糯米混瓷澆筑,墓圍用花崗石砌成,祁陽石墓碑高3米、寬2米,上刻有黃自元正楷“皇清太傅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夫人歐陽夫人”之墓。墓前方有60平方米的石拜臺,東西各立石闕,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圍墻而下與墓廬槽門相連,神道兩旁有石人、石馬、石虎各一對,墓廬前有御碑亭,墓廬內有龜背青石碑,再往前便是曾氏牌坊。在墓廬與牌坊之間有銀杏和羅漢松各兩棵,蒼翠挺拔,更顯其墓園的莊嚴肅穆。
據望城縣文物管理所凌浩介紹,曾國藩為清代湘軍首領,兩江總督,授武英殿大學士,封毅勇侯,洋務運動創始人之一,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曾墓的修復有利于加深人們對這位歷史人物的了解。同時,作為長沙市一個重要的文物旅游景點的開發項目,有利于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記者黃妤)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