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79歲書畫鑒定大師傅申浙大將開講 講懷素"自敘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3-19
    最近,79歲的傅申成為杭州藝術界微信朋友圈里出鏡率最高的人物——受浙江大學藝術學系邀請,今天起至4月18日,傅申將在浙大連續舉辦六場《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公開講座,開講的內容包括懷素的《自敘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黃庭堅的《砥柱銘》等集合他一生學術成果的重要研究。

      首講數百個席位,已被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家、研究者、愛好者一搶而空。
      傅申是臺灣文化界分量至重的一張名片,也是國際上最知名的中國藝術史學者、鑒定家、書畫家之一。
      當今天的人們感慨于世間難有徐邦達、謝稚柳這般的書畫鑒定大師時,我們也就格外珍惜這一次傅申的開講。開講之前,在浙大,傅申接受了微信“ART一點”的專訪。
      ART一點:您最早接受系統藝術教育是在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那段求學生涯是否記憶深刻?
      傅申:我是1955年進入臺師大美術系,黃君璧先生是我的老師。他當時請到了畫家溥心畬,登門拜訪了畫家林玉山,還請了畫家金北樓的傳人金勤勃、溥心畬的學生吳詠湘(著名作家、學者吳訥孫的兄弟)。溥心畬對錢完全沒有概念,每次來上課,學校都專門派黃包車接送他。夏天,他穿一身白色褂子,天很熱,他就把褲腿卷上來,露出毛毛腿,高興時還會唱一段戲。
      那是美術系最好的時代,能夠在當時學習很幸運,書法、篆刻方面都是一流的老師。1959年師大畢業展,我同時獲得繪畫、書法、篆刻三項第一名,于是就走上了這條路。
      ART一點:您說過一生遇到了許多貴人,去臺北故宮是托了哪位貴人的福?葉公超(著名外交家,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推薦?
      傅申:葉公超英文很好,他每次講課,容納400人的教室坐滿站滿。
      我畢業后在臺北教中學,當時臺北故宮還沒有建好,藏品都在臺中的一個山洞里面,只有一個小小的陳列室。葉公超說:“傅申,你來臺中?!钡桥_北是文化藝術中心,我想留在臺北,他很不高興。1965年,我念了文化研究所,臺北故宮博物院也造好了,葉公超就說:“你去?!?br/>  進臺北故宮工作,必須有兩位故宮管理委員會委員同時推薦,除了葉公超,另外一位是陳雪屏,就是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的岳丈,他同時推薦了我和江兆申(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當時臺北故宮的書畫部就兩個辦公室,我跟江兆申在一個辦公室,面對面坐,被稱為“故宮二申”。
      我在臺北故宮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展覽,但當時對藏品了解不夠,所以每天的功課就是從庫房里推出一車藏品,每天看,看了三年還沒看完。
      ART一點:您這次來杭州舉辦講座,涉及到幾件重要作品,一直以來爭議比較大。您能談談這幾件作品嗎?
      傅申:其實臺北故宮的收藏也有很多假畫。比如,皇帝生日時,大臣花很多錢買藏品送上去,但他們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真偽雜陳。
      為什么我搞鑒定?因為我自己也是畫畫的,對筆墨很敏感。我覺得現在的展覽就是要告訴觀眾真相,所以就開始走上鑒定的路子。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有兩卷,我們稱為《子明卷》和《無用師卷》,書法很不一樣。乾隆皇帝認為《子明卷》為真,但后來很多學者都認為《無用師卷》才是真的。關于鑒定的結論各執己見,這些經歷讓我學到很多。
      ART一點:現在對于張大千的評價比較多元,比如有些畫家認為張大千的筆墨并不是一流的,您怎么評價?
      傅申:張大千是最一流的畫家,是天分高又勤奮的畫家。張大千造的假畫,都是他研究仿古的副產品。1991年,我在美國賽克勒美術館策劃了“血戰古人——張大千回顧展”,張大千造假畫,其實是在和古人競爭,看看今人能不能達到古人的程度。
      張大千到哪里去,都帶筆墨紙硯,在旅館住下,第一件事是把畫室布置好,如果有朋友來,就一邊談天一邊畫。
      張大千的企圖心特別大,喜歡結識五湖四海的人,為了出名,闖上海、北京。張大千到北方以后認識畫家于非闇(音àn),兩個人經常喝酒,逛花鳥市場,他看于非闇畫的工筆花鳥,勸他應該搭配瘦金體。于非闇當時是名記,他在報紙上寫文章,以“南張北溥”來形容溥心畬和張大千,有了這個稱號,張大千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ART一點:您走訪了很多地方,能談談各地藝術史研究的區別嗎?
      傅申:區別很難講,但是中國人注重筆墨,線條上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特征,就好像你熟悉一個人,接起電話不用問,聽聲音就知道,所以會有徐邦達“徐半尺”的雅號,因為他看一眼,就知道真不真。
      1977年,我在耶魯大學策劃了“中國書學史”國際學術研究會,在國外,書法是最難研究的。繪畫方面,西方有些研究方法,不一定全部適用我們的藝術史。我覺得現在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研究成果,比如日本,研究環境一直比較穩定,學術幾乎沒有停頓,我們可以借鑒和改良他們的成果。
      ART一點:去年您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了首個個展,能談談您心中的名家么?
      傅申:古人說“名下無虛士”,千百年來淘汰不掉的名家,必然有道理。年輕時,我不懂《蘭亭序》哪里好,后來隨著年齡增長、學養增加,慢慢領會。我覺得書法上“南沈北于”都是了不起的,沈尹默和于右任。沈尹默因為寫得太傳統,很多人似乎更喜歡白蕉、潘伯鷹,但沒有沈尹默就沒有他們。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