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直言鑒定市場亂象觸目驚心:真假憑專家一張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3-12]
“2011年一個拍賣會上,一件漢代青黃玉龍鳳紋梳妝臺及坐凳以2.2億元成交。然而這套被鑒定專家描述為 ‘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的文物,卻是一套高仿工藝品。無獨有偶,2011年9月,幾位鑒定專家竟為造假的‘金縷玉衣’開出24億元的鑒定證書。不法分子拿著鑒定證書騙取10億貸款,造成銀行5.4億元的損失?!敝袊鴻z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委員今天作大會發言時說,藝術品鑒定市場的亂象,讓人觸目驚心。
魏傳忠說,如果聽任鑒定機構匍匐于金錢,鑒定師附庸于銅臭,市場交易充斥假貨贗品,還有什么公平、正義、秩序、誠信可言?
如何有效地遏制藝術品鑒定亂象?魏傳忠建議,構建一個以科技鑒定為基礎,以經驗鑒定為借鑒,以標準計量為依據,以認證認可為手段,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信息化為平臺,并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是“四大質量基礎”,即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
魏傳忠說,檢驗檢測機構是獨立于“賣家”與“買家”之外的“第三方”。要借助認證認可手段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規范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開展藝術品鑒證方面的業務。要加強信息化平臺的開發和利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追溯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技術,實現藝術品質量的可追溯和藝術品市場的有效監管,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詢方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