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政協委員炮轟“文藝成為市場的奴隸”現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3-11
    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李曉喻)在10日北京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當前中國文藝領域“文藝成為市場的奴隸”現象受到多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批評。
      “我們的很多藝術門類都在追求娛樂,大有‘娛樂不死誓不休’的陣勢?!卑艘浑娪爸破瑥S一級編劇劉星直言。
      國家戲劇院原院長吳江批評說,中國的演出市場還沒發育成熟,不加區分地推行進入市場的企業化管理,“為票房和上座率疲于奔命,用數量取代質量,用粗放型的經營去贏得所謂經濟效益,當了‘市場的奴隸’?!备猩跽?,為了經濟效益,“用低俗冒充民俗,用庸俗偷換幽默,用色情取代優美,用惡搞取媚觀眾”。
      他并指出,現在少數有專業能力的編劇、導演和名演員成為緊缺人才,當起了“飛行藝術家”到各地“打造精品”,顧不上潛心創作、細致打磨,只能是“戲不夠、燈光布景湊”,“這種狗熊掰棒子式的創作又焉能不是抄襲模仿、千篇一律?”

      吳江認為,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官員不懂文藝特點,用企業管理的思維管理文藝創作。他建議,文藝主管部門應下放不該管的審批權力;調整影響專業文藝健康發展的管理政策。
      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用“觸目驚心”形容當前藝術品鑒定市場的亂象。他舉例說,2011年9月,幾位鑒定專家為造假的“金縷玉衣”開出24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鑒定證書,有人據此騙取了10億元的貸款。
      “如果聽任鑒定機構匍匐于金錢,鑒定師附庸于銅臭,市場交易充斥假貨贗品,還有什么公平、正義、秩序、誠信可言?”魏傳忠說。
      他認為,應當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實現藝術品質量的可追溯和藝術品市場的有效監管,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詢方式。(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