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修出土兩件商代青銅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9]
據從江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兩件距今3000余年的商代晚期青銅鐃新近在江西永修縣出土。這是江西于1989年新干考古大發現后,首次出土器形基本相同的同一年代青銅器,成為江南與中原地區同樣擁有輝煌青銅文明史的又一佐證。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介紹,4月8日下午,一臺正在永修縣燕坊鄉四聯村后背山取土的推土機推出兩件青銅器,施工人員馬上通知當地考古部門并保護好現場。隨后趕到的考古人員立刻展開調查,發現這些是中國最早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青銅鐃,其流行于商晚期,不單用于軍旅,且可用于祭祀和宴樂。
經測量,這兩件鐃均屬形體高大而厚重的大鐃。一件屬六邊形腔鐃,通高約42.5厘米,最寬處直徑約32厘米;另一件呈合瓦型,通高約34.2厘米,最寬處直徑約28厘米。無論花紋、器質、生產工藝和大小,都與被列為當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的新干出土的3件大鐃極為相似。
考古人員在對現場仔細堪察后還發現,附近一個土層與旁邊土層的顏色和密度不一樣,由此發掘出一個直徑3.5米、深2.5米的土坑,并出土了一些均屬商代晚期的原始瓷、印紋陶碎片。專家同時根據較高的山勢認為這很有可能是一個祭祀坑,附近也應存在著同時期人類聚居遺址,但要做進一步調查。
樊昌生介紹,由于1989年在贛中發掘的新干商代大型墓葬被列為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改寫了殷商時期南方文明史,這次在贛北永修發現的兩件青銅鐃也因其與新干文物的極其相似而顯得尤為珍貴。由于兩處發現地均在河流附近,這可能也表明中原文化的完整傳遞和與當地文化的融合過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