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近350件波蘭藝術品亮相北京 還原肖邦生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2-09
     或許大家對波蘭藝術不太了解,但對于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音樂家肖邦并不陌生。昨天,“來自肖邦故鄉的珍寶——15至20世紀的波蘭藝術”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展示了來自肖邦故鄉近350件藝術精品。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成軍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展覽是2015年度國家博物館規模最大的一個展覽,也是波蘭藝術第一次以如此規模亮相中國,可謂系統“圖說”了波蘭600年的藝術史。

      展覽現場

      全景式呈現波蘭藝術600年

      波蘭方策展人瑪麗亞·波布珊茨卡介紹,展品來自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波茲南國家博物館等近20家大型博物館及藝術品收藏機構,囊括了繪畫、雕塑、絲織品、金銀器等多個藝術門類的近350件作品,甚至“不少展品是從各館的基本陳列中撤下來的,平時鮮少外出展示?!?br/>
      展覽以時間為線索,由中世紀藝術(15世紀)、傳統波蘭藝術(16—18世紀)、波蘭的衰落和喪失獨立時期藝術(18世紀)、被壓迫時期的“國家精神”藝術(19世紀)、“青年波蘭”時期藝術(19、20世紀之交)和現代藝術(20世紀)6個單元構成,將600年的波蘭藝術完整地呈現在中國觀眾面前。華沙博物館副館長說,本次展覽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向中國介紹波蘭的藝術、怎樣呈現波蘭文化的背景,“為了能讓中國觀眾讀懂波蘭,一些詞匯的翻譯都經過反復斟酌”。

      有趣的是,在“被壓迫時期的‘國家精神’”這一單元,多幅描述華沙自然景觀的作品中均有飛鳥的出現。這一形象除了想告訴大家當時的波蘭人民渴望自由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策展團隊想通過“飛鳥”與中國傳統藝術相聯系。波布珊茨卡覺得,“中國傳統繪畫中經常會出現飛鳥,當中國的觀眾看到這些作品時,或許能讓他們找到熟悉的感覺”。

      陳成軍稱,“不論是展覽的規模還是展品的質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也是2015年國家博物館規模最大的一個展覽”,可謂系統“圖說”了波蘭600年的藝術史。他相信,中國的觀眾在看完這個展覽后,會對波蘭豐富而精彩的藝術產生深刻印象。

      展現波蘭藝術家筆下的肖邦

      對于展覽以“來自肖邦故鄉的珍寶”為主題,波布珊茨卡覺得“非常合適”,“因為大多數中國人了解波蘭及波蘭的藝術是從喜愛肖邦的音樂開始的”,以肖邦的名義向中國觀眾介紹波蘭藝術是想拉近觀眾與波蘭的距離;此外,“肖邦的音樂準確地詮釋了波蘭精神,他也被大家認定為波蘭文化的標志”,波布珊茨卡說。

      為了契合展覽主題,本次展覽中有一個單元專門介紹與肖邦有直接關系的藝術品,包括多幅肖邦的肖像畫以及與肖邦有關的幾件雕塑?!耙驗樗谑赖臅r候,很多藝術家與肖邦關系不錯,所以畫了很多他的肖像畫”;此外,該單元也展出好幾幅介紹19世紀華沙自然景觀的風景作品,波布珊茨卡介紹道,“華沙是肖邦年輕時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們想把它們呈現給中國的觀眾,讓大家看看當時肖邦居住的華沙是什么樣子”。

      在這一單元中,最重要的作品無疑是特奧菲爾·科維亞特科夫斯基于1859年創作的《肖邦的波蘭舞曲》,也是本次展覽選擇作為海報背景的那幅水彩畫?!霸谶@幅畫中,波蘭歷史上那些逝去的大人物被想象成天使和騎士,在肖邦雄渾樂聲的吸引下,他們循聲聚攏過來”,王輝稱,對這幅畫的解讀涉及到藝術、政治和歷史哲學等多個角度。王輝告訴記者,雖然該畫是作者想象而成的一件作品,但當時他與肖邦是密友,“所以他筆下的肖邦被認為最接近肖邦本人?!?br/>
      藝術特色

      作品完整反映波蘭歷史進程

      波蘭地處歐洲心臟地帶,是溝通東、西方兩種文化的橋梁。波布珊茨卡說,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對波蘭藝術史的流變影響甚大,“最開始,波蘭主要是受西歐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來自德國、意大利和法國;而到了16、17世紀,隨著疆土的東移,藝術也受到了來自土耳其等東方文化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衣著、武器,還有瓷器等工藝品上?!?br/>
      在波布珊茨卡看來,展覽最核心問題的是怎樣用藝術來闡述波蘭故事。她告訴記者,波蘭各個歷史時期的基本情況都能在繪畫中顯示出來,“如幅員遼闊的16世紀,這時候的藝術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尤其是在貴族服飾的圖案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在國土淪喪的19世紀,繪畫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波蘭鼎盛時期的政治、軍事人物”,波布珊茨卡說,在被鄰國殘酷鎮壓的苦難里,“藝術家將這些人物搬出來,主要是想告訴波蘭人民,‘我們的國家曾經那么強大過,相信還會重獲獨立和自由?!?br/>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不少作品象征的意味濃厚?!凹幢闶遣ㄌm本土,博物館的不少作品同樣需要通過很多文字對作品進行闡釋,否則壓根就不知所云”,波布珊茨卡稱,“也正因為如此,觀眾通過一件作品就能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此外,波蘭又被稱作‘雙翼騎士之國’,‘雙翼騎士’在繪畫中也無處不在,尤其是在19世紀藝術家的畫筆下,這一形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波布珊茨卡告訴記者,在波蘭人的文化里,“雙翼騎士”已經演化成象征“偉大力量”的符號了。

      1 楊·馬特義科

      《國王斯蒂凡·巴托雷在普斯科夫》

      這幅作品近6米長、3米多寬,為華沙王宮博物館中的基本陳列品。該作講述的是16世紀巴托雷國王通過三個成功的戰役打敗了強大的莫斯科。

      2 特奧菲爾·科維亞特科夫斯基

      《肖邦的波蘭舞曲》

      這件作品在波蘭幾乎從來沒有展出過,“因為用水粉、水彩的材料創作的,非常不易保存”,王輝說,這件作品不僅意指波蘭在追求國家獨立過程中遭受的苦難,同時強調了在古代英雄和藝術的幫助下,波蘭人民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

      3 康拉德·科舍熱諾夫斯基

      《中國人》

      這是波蘭藝術史上罕見的一幅描述中國人肖像的作品,此次在北京是首次公開亮相??粕釤嶂Z夫斯基是“青年波蘭”時期的代表性藝術家。

      4 招貼畫

      波蘭招貼藝術肇始于20世紀初,在20世紀50至60年代達到鼎盛,出現了享譽世界的“波蘭招貼學派”。本次展覽展出了70余件招貼精品,它們來自世界上第一座招貼藝術館——華沙維拉諾夫招貼博物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