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在京成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1-26]
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古籍保護協會23日在京成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劉惠平擔任協會會長。
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是由全國古籍收藏、保護修復、整理出版研究等有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相關機構和個人自愿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行業權益,促進行業發展的民間行業組織。
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回憶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修復師的話,“上海圖書館修復專家趙嘉福說過,‘一個過去最冷的行業,今天熱起來了,我們感覺受到了尊重,有了尊嚴。我要在有生之年,把全部本領傳給下一代,延續文化的命脈?!矣X得他的話最能代表這一行業的變化?!?br/>
他表示,如今,古籍保護已納入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體系;與國家第二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密切互動,完成普查百萬條;非遺保護工程也為古籍修復技藝傳承投入大量資金;中央宣傳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庫》放在國家圖書館來完成;去年,超過1萬平方米的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放,首次珍貴典籍大展接待讀者超過20萬人次,受到各界高度贊揚。今天,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應運而生,這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古籍保護行業建設與發展的一件大事,必將開啟古籍保護工作的新篇章。
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會長劉惠平表示,協會的任務是在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支持、幫助下,發揮服務、溝通、咨詢、監督作用,凝聚全國古籍保護力量,開展古籍保護事業,推動古籍保護科學發展。協會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決策咨詢,提升服務能力。發揮協會的專業優勢與協同優勢,集中力量研究影響古籍保護發展的制度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和問題。各會員單位結合自身業務,突出主題、有針對性地圍繞規范古籍保護業務,加快古籍保護行業體系建設。
二是加強行業聯動,提升影響力。要抓住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成立的契機,以機制建設帶動全國古籍保護工作,盡快形成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這包括:推動古籍保護行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制定與落實;參與古籍保護行業評估定級等工作;積極參與培養古籍保護人才等。
三是組織行業內交流研討,提升工作實效。要以豐富多彩的會員活動為載體,通過召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全國古籍保護行業座談會、各種研討會等,交流情況,研討問題,推出典型;加強會員之間的業務聯系,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是加強自身建設,推進協會工作規范化。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制定《會員管理辦法》《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理事會(常務理事會)職權及工作規則》《理事建議案管理辦法》等文件,完善議事機制等;積極組建專業委員會。下一步協會將起草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草案)。
目前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已有會員124人,其中單位會員77人,個人會員47人。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62人,包括常務理事21人。理事會員中,事業單位代表42人,其中省級古籍保護中心單位代表33人,副省級城市圖書館代表1人,高校和科研機構單位代表8人,企業代表10人,個人會員10人。(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