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浙江嘉興博物館書法特展 盡顯明清“碑風帖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1-11
    嘉興1月9日電(見習記者 吳洪 實習生 臧涵)“朱彝尊的隸書從漢碑中來,書法流動飄逸,和王時敏、鄭簠被譽為清初隸書三大家”,9日,在“碑風帖韻”浙江省嘉興書法三百年特展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志敏如此評價明清書法家朱彝尊的隸書冊頁。

      明清之際,嘉興市鎮經濟格外繁榮,各地區藏書樓林立,府第、學院、私塾貫通各階層學習渠道,明清兩代730多人考中進士,也正是文化積累的成果。明初至清初的300多年間,文人輩出的嘉興,書法藝術始終跟隨著帖學和碑學或對立或結合的時代背景而長盛不衰。

      此次展覽就以嘉興書法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分“碑帖共榮”、“碑學獨大”、“海派書法”、“碑帖之間”4個部分進行展示,將從1月1日持續到3月31日,由嘉興博物館主辦,平湖市博物館和海寧市博物館協辦。

      據悉,這次特展有朱彝尊、陳邦彥、張廷濟、朱為弼、蒲華、沈曾植等40多位大家創作的100多幅書法作品,其中多數作品還為國家二、三級文物。全國各地不少書法愛好者慕名而來,趕赴這場視覺和精神的盛宴。

      據嘉興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其中第一部分展示了以朱彝尊為代表的一批金石考據學者、以陳邦彥為代表的董其昌書風的追隨者們以及游走在這兩條道路之間的陳亦禧等的書法作品。隨后嘉興書法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金石書法體系結構,其中朱為弼、張廷濟等為個中翹楚。

      而至清代晚期,隨著海派書畫的興起,涌現出一批書畫兼工的名家,如蒲華、沈景修、董spaced等,他們的書法往往是帖學書法和碑學書法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的產物。

      至清代晚期,在劉熙載等人的提倡下,帖學和碑學在對立之間找到了融合之處,這一時期嘉興書法成就最高者當數沈曾植。而像王國維這樣的學者,并非以書法見長,但其深厚的學術功底,頗具謙謙君子的學者風范。

      “朱彝尊的隸書從漢碑中來,書法流動飄逸,和王時敏、鄭簠被譽為清初隸書三大家”,張志敏如此評價,其點畫純從漢碑中來,行筆扎實穩重,而作為隸書特征之一的波磔用筆,也是出之以自然之致,不強努硬挑。

      張志敏還介紹,朱彝尊不僅對《曹全碑》下過很深的工夫,而且對漢隸的整體審美意韻也有著準確的體會和把握,故其書作平和秀雅,古意盎然。(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