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推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總體規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04]
新華網北京電(記者俞錚)在社會各界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保護不力提出批評之時,遺址的管理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最近推出一份詳細的總體規劃,并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意見。
周口店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高星博士今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周口店遺址總體規劃大綱》的總體目標是消除導致遺址損毀的各種隱患,改善遺址區周邊和內部環境,使周口店地區有更大的科研和旅游吸引力,帶動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使保護、科研、旅游、經濟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保護規劃的目標具體是:消除工業開發對遺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作用,使遺址周圍恢復理想的環境風貌;防止或減緩第四紀堆積與史前文化堆積的自然風化、坍塌和流失;避免巖壁和頂蓋巖層塌落傷人并對遺址堆積物和景觀造成破壞;妥善保護包括博物館展品在內的出土標本;消除遺址內各種損毀現象和安全隱患,使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得以長久保存。
古人類學專家和文物保護專家認為,一切保護與開發措施應有利于遺址(包括剖面、堆積和出土文物)的長期保存、科學發掘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遺址區建設的長遠發展。
周口店遺址于1921年被西方科學家發現并進行試掘。1927年中國地質調查所與美屬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下對遺址進行連續10年的大規模發掘。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和賈蘭坡相繼在這里發現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了世界。
由于周口店地區處于西山山脈與華北平原交匯地帶,更新世堆積豐富,科學家因而相信地下仍埋藏著未被發現的許多科學資源。
幾十年來的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使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亟待全面保護。
中科院古脊椎所提出了兩種保護方案:一種是在猿人洞和山頂洞加蓋一個密封的大棚,用來防治風吹、日曬、雨淋等自然因素的侵襲;另一種是保護遺址原貌,將局部加固、重點剖面保護處理和日常維持相結合。
據了解,專家們目前比較傾向于第二種方案,主要為了盡量不破壞遺址的原貌,留給子孫后代科研的空間。
高星說,他們還考慮在重點剖面和部位建立電子監控系統,使他們能對整個遺址(尤其是不易看到的地點)進行室內監控,及時掌握遺址的安全和保護情況,防止火災和人為破壞事故的發生。
高星指出,周口店遺址的保護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內外環境的綜合治理、園區建設和重要地點、洞穴、剖面和堆積的加固保護,如果要實施這個規劃,估計預算將達億元人民幣。(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