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舊藏宋徽宗《鸜鵒圖》展出 印有乾隆鑒藏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2-17]
從北宋宋徽宗到南宋馬遠、夏珪,從黃公望等“元四家”到沈周、文徵明等“明四家”,從清初正統派的“四王吳惲”到野逸派的“四僧”,將于26日在南博開展的“藏·天下”堪稱半部中國美術史,堪稱我省建國以來最盛大的古代書畫展,也是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和南博三大館首次聯手。
此次展出的作品均出自民國最大的書畫收藏家龐萊臣的“虛齋”。龐萊臣(別號虛齋)是晚清浙江南潯的商業巨子,不僅從事紡織、醬料等傳統行業,還涉足鐵路、礦山等新興產業,是浙商銀行最早的發起人。南博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龐鷗告訴記者,“龐萊臣財力雄厚,收藏的古代書畫達數千件。當時社會動蕩,很多收藏世家逃到上海租界后,為生活而變賣藏品,龐萊臣借機大量收購。清朝滅亡后,宮廷收藏的書畫大量流入民間,相當多的精品又被龐萊臣收入囊中?!?br/>
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是清宮舊藏宋徽宗《鸜鵒圖》。鸜鵒即八哥,畫面上兩只八哥正在激烈搏斗,空中飄著掉落的羽毛,另一只則站在高處的松枝上觀戰,畫面定格了鳥兒伸喙啄擊、揮爪撕扯、高聲鳴叫的瞬間,纖毫畢現,惟妙惟肖。畫上還印有乾隆皇帝的鑒藏印,以及咸豐皇帝和大臣們的應和詩。
此次展覽的藏品有24件(套)來自北京故宮,14件(套)來自上博,均為一級文物,故宮一次借出如此多的一級文物是建院以來的首次。南博展出的40余件(套)是從龐萊臣遺孀賀明彤50多年前捐贈的137件(套)中精選出來的,是南博古代書畫品質最精美的部分。故宮一級文物展出后要在庫房休眠3年,此次展出的故宮藏品,不僅相當部分此前從未展出,此后3年內也不會再展出。
展品中有20余件宋元作品,件件堪稱國寶,其中來自故宮的一套《名筆集勝冊》是首次展出,匯集了十幾幅宋代山水、花鳥作品,畫家抽取了大自然的動人瞬間,從中可以一窺宋代繪畫的精妙。來自上博的《丹山瀛海圖》是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經典名作,描繪海中仙山瀛臺的壯麗奇偉,景色奇麗,意境開闊。而南博所藏的《富春大嶺圖》則于幾年前赴臺灣參加《富春山居圖》合璧展,是黃公望的代表作。
由于展品珍貴,南博不僅在展廳內嚴格控制溫濕度、光照和懸浮顆粒物濃度,而且在押運時采用了恒溫恒濕設備。展出時,每件作品都將全部打開,使觀眾不僅可以欣賞繪畫,還可以觀賞卷首卷尾的題跋和裝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