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中華世紀壇中國文化名人郭沫若雕像創作全部完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2
      今年是郭沫若誕辰110年,鑄造銅像在5月完成,六月樹立世紀壇,世紀壇第一尊中國文化名人雕塑很快以她不同于一般的手法,寫實切更加傳神。

      郭沫若雕像在眼鏡的刻畫上別是用心,以往,眼鏡多是刻畫鏡框,而這尊像的創作手法在鏡片上用功,技法創新獨到。

      《郭沫若》雕塑創作背景

      在香港愛國人士郭修圃先生的全力支持下,經過中國當代著名青年雕塑家李象群先生的勤奮工作,“中華世紀壇四十文化名人雕塑”之《郭沫若》像完成最終創作。郭修圃先生系中國福建省泉州人(香港出生)?,F年四十五歲,香港金電貿易有限公司集團創辦人。郭先生向來行善不遺余力,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之精神,熱衷于香港、內地,社會福利、教育事業的捐助。此次《郭沫若》雕塑的創作、制作費用就是由郭先生提供捐助的(捐款金額為30萬元人民幣)。雕塑家李象群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家學會會員,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杰出的青年雕塑家。

      江澤民主席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直到十五世紀以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中國的歷史文化始終處于發展進步之中。近代的中國經過全民族的百年抗爭和奮斗,又以巨人的姿態重新站立起來。建立中華世紀壇,旨在弘揚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展示中華文化的神奇魅力。為了銘記那些為中華文化、歷史做出過開創性貢獻的歷史名人,歌華集團決定在世紀壇坤體三層環廊樹立四十尊中華文化名人雕塑。

      由于“中華四十文化名人雕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歌華集團在確立和操作該項目時,本著對后人、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均選擇中國當代知名的雕塑家來創作名人雕塑,并成立了由眾多知名學者、藝術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逐一對每一尊雕塑進行全方位的評審,且廣泛參考,綜合社會各界、名人家屬的意見,力求在雕塑的創作上多出精品。

      歌華集團在世紀壇樹立“中華四十文化名人雕塑”的著眼點不僅僅停留在雕塑本身上,而是要通過樹立文化名人雕塑這個藝術項目的過程,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我們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在新世紀伊始回望中華民族走過的,五千年的歷程,站在歷史的角度重新審視、思考、認定我們的文化、歷史。以史為鑒可以加強我們民族的凝聚力、憑添民族自信心,使中華民族在新千年的伊始巍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這也是歌華集團作為北京市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所應肩負的歷史責任。

      為了貫徹江主席關于“三個代表”的講話中有關先進文化、先進思想代表的精神,歌華集團在2002年從“中華四十文化名人像”中率先選擇推出《郭沫若》雕塑,恰逢郭老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經過專家團的反復評審,認定《郭沫若》雕塑小稿的創作已經成熟,可以進行等大泥塑的創作,預計《郭沫若》雕塑在2002年5月底就可以完成全部創作、鑄造工作。

      雕塑家李象群創作體會

      在創作《郭沫若》雕塑前我先了解郭老的生平,并閱讀郭老的著作,然后試圖通過自身對郭老的理解、體會,融入到郭老的精神世界中去。在創作時,我努力將自己融入到雕塑中,去體會他的情感,感受他的存在,做到忘情時,覺得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和雕塑完全成為了一個有機體,生命體,我去體會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感受,這樣才能將雕塑做活,讓觀者感覺到真人的存在,而不是一尊冷冰冰的雕像。至于雕塑表現郭老那一個時期的形象,我是從三個方面考慮并加以選擇的。

     ?。ㄒ唬?三十年代前,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這一時期郭老身上散發著純粹的文人氣息,我認為不是我理想中所要表現的形象。

     ?。ǘ?四十年代的郭老身上有著強烈的民族性,抗爭性,正是這種民族精神打動了我,感染了我,我認為這一時期的形象恰恰代表了那個時代,具有強烈民族精神的革命文人的形象,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因此我所創作的雕塑主要參考了這一時期的形象。(三) 解放后的形象,我理解這一時期郭老的形象是一個國家建設者的形象,作為他個人的個體形象感太強,不具備廣泛性,群體性。

      此外我創作的郭老的形象主要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而非個人的角度,通過與郭老家屬、歌華集團的同志溝通,探討,我認為所創作的郭沫若是全中華民族的郭沫若,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全中華民族的高度去看。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追求的是感覺的真實,而非物像描摹的真實。好的藝術作品要有精神內涵,有血有肉,我對樣板式的人物創作比較反感,過于僵化,缺乏生命力,我創作的郭老要讓觀者感受到真人的存在,把雕塑做活,讓人看后可信。

      我想通過人物長衫上肌理的處理表現出郭老身上的一種民族氣節,讓人體會到他身體內血液的沸騰、激蕩,下半身長衫與鞋的交界處理,融入一些抽象的成分,類似于中國書法中最后的收筆,這樣處理整個雕塑作品比較貫氣,流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