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旭)“看到當年‘創匯’的寶貝,好像回到了從前,真的好親切!”在昨天文博會的雕漆珍品展上,北京青年報記者見到了一群特殊的參觀者,他們原為北京雕漆廠的老工人。十來位老人受邀也來看看“流浪”海外近半世紀的“孩子們”。
作為2014年北京文博會朝陽區的活動之一,懋隆文化創意產業園首次展出了350件海外回流的雕漆。這一件件精美的雕漆寶貝,還有一個傳奇故事:1972年,美國收藏家歐文·杰格隨尼克松訪華,他在懋隆參觀時看上了這些工藝精湛的雕漆作品,當時便全部買下。2005年,歐文將這些雕漆珍品全部無償捐給中美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年之后,一位旅美華僑幾經周折才把它們運送回國,歷經40多年,被買走的雕漆作品終于回到家。
“漆料要用南方的大漆。上漆少則幾層,多的幾百層……”受邀前來參觀的老工人們都主動當起展廳的解說員,三三兩兩的參觀者湊前聆聽。欣賞剔紅碗、云紋盤這些藝術品的奧秘,一一被道出。雕漆又名剔紅,漆層顏色大致分為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剔犀等。相比一般漆器,雕漆工藝更復雜,需要設計、制胎、著漆、雕刻、磨光等漫長而繁復的工序。
正因如此,作為工藝美術的雕漆,曾被視作高貴冷艷的“四大花旦”之一。
據了解,雕漆圈內的老藝人年產量始終有限,其中的知名者也深受近年收藏界關注。2006年,雕漆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國家也不斷加大保護力度,這門古老的工藝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逐漸被奉為收藏界的投資黑馬。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