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始第一村今春發掘破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9]
人民網訊 被史學界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安徽蒙城尉遲寺原始部落遺存,究竟埋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們再次入駐“中國原始第一村”,試圖用兩個月的時間,揭開1250平方米的塵土覆蓋,尋覓5000年前原始古人生息的蹤跡。
自1989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已對尉遲寺遺址進行了十余次的發掘,先后揭露了整個遺址的1/4面積,出土各類文物1萬余件。通過考古發掘尉遲寺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的基本形態已凸現,發掘出土的紅燒土房址、墓葬、器皿及陶器,對考古界探討和研究當時的社會組織結構、社會發展階段和文明起源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在出土的大量文物、器皿和原始遺跡中,尤其是以圍壕和大型紅燒土排房建筑為特點的完整聚落遺存最為壯觀,它的出現也再次引起考古界的震驚和關注,考古專家稱該遺跡是我國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最完整、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遺存,完全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去年7月,尉遲寺遺跡還被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次春季進行的發掘是1989年尉遲寺遺址發掘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整個發掘面積達1250平方米。目前,包括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山東大學考古系學生及當地農民在內的200多人的考古大軍已開始進行探方的選擇和挖土工作,隨著厚厚土層的剝離,原始文化層已凸現在人們眼前,并且已有甕棺葬、器物等文物出土。據負責尉遲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懷研究員介紹,此次發掘是歷年考古發掘面積最大、布方最多的一次,通過這樣大規模的發掘試圖揭露出原始先民及遺址更多的秘密,以獲得更多的聚落遺存的完整資料,推動聚落考古學的深入研究。
據悉,圍繞著尉遲寺遺址的保護和開發,蒙城縣已將其列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已投資30萬元重點進行遺址發掘工作的同時,還正在積極著手開發建設遺址博物館,打造尉遲寺品牌。以通過對尉遲寺遺址的開發,豐富蒙城的文化內涵,提升蒙城的文化品位,加快蒙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胡衛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