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元代古船入駐慈溪市博物館 復原需五年時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1-21]
今年6月,慈溪潮塘江畔施工現場撈出了一艘古沉船,經專家考證,距今約有650年的歷史,屬元代晚期貨船,這是寧波市轄區內發現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填補了浙江省元代海船發現的空白,其保存的雙層甲板,在國內已發掘的古沉船中也屬首次發現(本報曾多次報道)。
昨天,記者從慈溪市博物館了解到,古船剛剛入駐新家——博物館北側的廣場,之后將進行為期5年左右的保護處理和復原安裝工作。
元代古船有新家了
記者上次來慈溪博物館,北側的空地還是車棚,如今卻堆著一個類似蠶寶寶的巨型“家伙”。工作人員說,這就是古船的新家,長約21米。
記者敲了下,外殼的材質很硬,有點類似玻璃纖維,整個窩的底部,每個肢節都有幾個沙袋頂著,說是為了防止新窩滾動。記者站在高處往里一探究竟,發現整個窩的頂部是鏤空的,古船就整個躺在窩里,不過在船體上還蓋了層布。
對于頂部留空的設計,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為了日后考慮,要給古船定期打藥水?!肮糯鏊?,最怕干燥,有些船板風一吹,就容易干裂,所以需要每天補水?!倍鵀榱私o古船擋風遮雨,昨天博物館已經開始在新家外造鋼棚。
說起這個新家,工作人員說,這是整體搬遷時量身定做的,叫復合套廂體,也是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沉船的完整性?!袄锩媸卿摻Y構的框架,外面用樹脂和玻璃鋼等材料包裹著,光做這個,就用了個把月時間?!?br/>
等這些工作準備完畢,8月初,工作人員從江蘇請來了具備專業施工資質和文物搬遷經驗的江蘇宜興金陵文物保護研究所,對該沉船進行整體套取搬遷。原本準備采用放水灌滿河道的方法,讓套廂體漂到河岸邊再運輸,但是考慮到當地的工程進度并不現實,最后還是選擇了對連接沉船所在地的道路進行拓寬和加固,以保證運船所用大車可以順利進出。
11月14日,從早上8點一直到下午2點,總重量達20多噸的古船,才落在了博物館的空地上。
古船復原,需要五年時間
古船搬家后,接下來的5年,它將躺在博物館里,接受專家們的保護處理和復原安裝工作。
為全面留存沉船各項信息,并為沉船本體的保護、研究, 10月中旬,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湖北省海達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研究院合作開展了沉船數字化采集與處理服務項目,利用地面大場景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與高清紋理拍攝等高新技術,采集沉船的基礎數據。
“我們可能會請幫助童家岙(河姆渡遺址分支)恢復古跡的專家幫忙配制藥水,每天幫助古船保濕?!惫ぷ魅藛T帶著記者看了其他散落的船板,都被安置在倉庫里,每個船板都用布蓋著,每天至少澆水一次。
在新家內,沉船還要接受脫鹽、脫水、加固、防腐防霉等后續保護處理,這個過程大概要持續四五年。
“幫古船脫鹽,一般是兩種辦法,一種是用水泡,就和泡咸菜的原理一樣,還要一種是用化學物質。慈溪的古船,是在內河發現的,鹽水沒有海船多,比如像小白礁,脫鹽的時間要短得多?!币晃还糯瑢<腋嬖V記者。
博物館方面表示,近期,他們將邀請國內的專家,對沉船的保護工作以及今后長遠的保護工作,進行學術研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